逐鹿新能源
根據大眾(中國)發布的新能源戰略,從2013年/2014年起,大眾汽車集團將以進口方式在華銷售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大眾方面強調:未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是大眾在華發展的重點。
與此同時,大眾汽車集團新能源國產化正式啟動,大眾為自己預留的國產預備期為3年,到2016年,大眾將在華實現新能源汽車本土化生產。
“對于在哪里建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及哪些零部件在華國產,目前尚沒有確切的消息可以發布,但是隨后大眾在新能源方面還將有重大舉措。”日前,大眾(中國)官方人士告訴《*一財經日報》記者。
此前,盡管大眾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有著諸多建樹,但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成績則乏善可陳。
一直以來,大眾在華主推動力啟停技術,動力啟停屬于微混類新能源技術,只在汽車啟動時使用電力驅動,大部分時間依舊依賴汽油機驅動;此外,盡管大眾也推出了部分車型的混合動力版,但并沒有把混合動力納入主推技術的范疇,而是以DSG+FSI為主推技術。
從技術角度看,新能源技術的初級階段是微混,隨后是HEV(混合動力)、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高技術級別是只依賴電池驅動的純電動汽車。目前,大眾在華著力于微混,在新能源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上被豐田遠遠甩在身后。2012年,豐田混合動力車型普銳斯已在華國產。
“在能源緊缺的情勢下,新能源汽車代表著未來的競爭力。”汽車評論員賈新光表示,“這代表了大眾在華的長遠利益。此次大眾新能源戰略的發布則標志著大眾終于下定決心,將其先進的新能源產品引入中國并逐步實現在華國產。”
順勢
如果豐田利用新能源汽車在華復制其在國外市場的成功,大眾到2018年成為全球*一大汽車產銷企業的目標將無法實現,大眾在華對豐田的壓倒性優勢將被削弱(2012年,豐田在華產銷84萬輛,大眾281萬輛),全球的競爭格局也將被改變(2012年,豐田全球產銷974萬輛,大眾全球產銷907萬輛)。
大眾成為全球*一大汽車企業的夢想,催動了大眾新能源戰略的實施。而政府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則成為了大眾新能源加速度的催動劑。
目前,全球三大跨國企業中的兩家——大眾和豐田均在華推進新能源零部件國產化,將對其他的跨國企業起到強烈的示范作用,進而加速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
“此前,跨國企業都不愿意將發動機在華國產,但是奧迪發動機國產后,寶馬的發動機也國產,奔馳也宣布將國產發動機,競爭會引發示范作用,”程文兵表示,“這種示范效應也將體現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大發展時代的助推劑。”
博文電池,品質之選,零下40℃正常使用。(http://www.bwbat.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