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 初出殼的雛鵝絨毛稀少,調節體溫能力較弱,難以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因此.要認真做好保溫育雛工作。其育雛室溫度:1~5日齡為27~28℃,6~10日齡25~26℃,11~20日齡20~24℃,以后逐步降至常溫。育雛室的溫度適宜與否除靠個人感覺之外。溫度的掌握還可根據雛鵝的動態和叫聲來判斷鑒別。當溫度過低時,雛鵝堆集一角互相擠壓,叫聲長而低;當溫度偏高時,雛鵝散開,張口呼吸,飲水增加,叫聲高而短;雛鵝若彼此相靠,不打堆擁擠,行走活潑,則表明溫度合適。
防濕 潮濕對雛鵝健康和生長影響很大.若濕度高溫度低,體熱散發而感寒冷,易發生下痢或感冒;如濕度過低,則雛鵝體內水分隨呼吸大量蒸發,使殘余蛋黃吸收不良,飲水過多,則易引起拉稀,羽毛生長減慢。育雛室宜保持相對濕度50~60%。10日齡后,隨著呼吸和排糞增加,墊料含水量也增加,要注意通風,勤換墊料,調整育雛室溫度,此時要求相對濕度為50~55%。但濕度與溫度有密切關系,應隨季節的不同而調整。
開食 雛鵝出殼24小時后,先飲水后喂食,俗稱"潮口"和"開食"。潮口的飲水中加入少許葡萄糖或維生素,有利于清理腸胃.供給營養。雛鵝開食的飼料為半生半熟的碎米,用冷開水洗去米飯粘性;青料用新鮮菜葉切成細絲,把米飯和青菜葉絲撒在竹席或塑料布上,讓其自由啄食。個別不會采食的,則將青菜送到雛鵝的嘴邊,誘其采食。稻谷、麥粒初喂時應煮熟,以后逐漸改用清水短時浸泡即可飼喂。鵝在3周齡前,每日飼喂6~8次,要做到定時定量,少喂勤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