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結構是依靠膜材自身的張拉力和特殊的幾何形狀而構成的穩定的承力體系。膜結構又被稱為空間膜結構,因膜只能承受壓力而不能彎曲,其曲面的穩定性是依靠互反向的曲率來保障的,因此需制作成凹凸的空間曲面。今天小編帶大家穿越時空,來追溯膜結構的起源。
膜結構出現在公元前幾千年,最早是由天然枝條和獸皮搭成的帳篷,后來發展到由鐵木和帆布制作,形狀各異。從歐洲古羅馬帝國也就是中國漢朝時代到十九世紀末,膜結構幾乎處于一個停滯發展的階段。直至第二次工業革命,化學工業、工程力學和高分子合成技術得到快速發展,現代膜結構才開始煥發活力。除此之外,兩次世界大戰也加快了膜結構的發展。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促進膜結構發展的具體人物和事件。1946年,貝爾德為美國軍方制作了一個直徑為15m圓形充氣的雷達罩,由此而衍生出了新的膜結構工業產業。開創膜結構商業化先河的是1967年FreiOtto設計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博覽會上的西德館。1970年日本大阪萬國博覽會上一座氣承式膜結構的擬橢圓形美國館(尺寸140×83.5m),首次采用了聚氯乙烯(PVC)涂層的玻璃纖維織物,這是世界上*一個大跨度的膜結構。以后,膜結構象雨后春筍,迅速發展。
詳情可登錄:
http://www.qixmjg.com
http://www.wjmjg.com
http://www.jyumjg.com
(該網址都是本集團聯合企業,顧客可放心登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