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養鴨源于7000多年前,歷史悠久。隨著養鴨規模化、工廠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養鴨業當前面臨著三大難題:一是“質量安全”;二是“效益提高”;三是“環境治理”,并且有這三大難題引出許多問題:
(1)養鴨業由于過分追求產量的提高,在一個相當長的階段忽略了質量。現有籠養蛋鴨和工廠化飼養的“快大型”肉鴨已不能滿足消費者對品質和風味的需求。
(2)為了改善工廠化養鴨的產品品質,往往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化學合成物(如著色劑)等,治標不治本,反而會引起消費者疑慮。(3)為了提高生產性能和防疫滅病,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學藥物,造成在產品中殘留,對人體健康形成威脅。
(4)高密度、集約化經營與惡劣的鴨舍小氣候條件,造成疾病逐漸增多,藥物使用量逐漸增大,養鴨效益也隨之降低。
(5)大量鴨糞及其分解產物對空氣、土壤、水源和居民生活造成了直接和間接的、污染。
(6)糞便存于圈底,形成惡性循環,臭味隨著鴨糞的增多而加重,甚至飼養員進入鴨舍都難以睜開眼的現象。
三大難題與這些問題直接表現出來的藥物殘留、能源缺乏、飼料短缺、疫病頻繁、環境污染等已成為限制我國養鴨業發展的瓶頸因素。
同時我國養鴨業也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是區域化生產格局比較明顯。據統計目前,我國生鴨存欄約38.01億只,是世界*一養鴨大國,人均2.9只,鴨蛋產量2121.32萬噸,人均17.4kg,鴨肉產量899.49萬噸,人均7.6kg。商品蛋鴨生產主要集中在河北、山東、河南、江蘇、遼寧等省。這些地區的飼料(主要是玉米)充裕,氣候適宜,鄰近京、津、滬等大城市,交通便利,年產鴨蛋占到全國總產量的58.5%。肉鴨生產主要集中在我國的華北東部、華東、華中和西南東北部,近年來我國東北發展也很快。主要有山東、廣東、江蘇、河北、遼寧、吉林、河南等省,排在前10位的省(市)肉鴨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5%左右;二是工廠化飼養已經成為主體。籠養方式具有占地少、管理方便等優點,逐漸成為蛋鴨的主要飼養形式,并促進了規模化飼養的發展。市面上所銷售的商品鴨蛋絕大部分都是產自籠養蛋鴨場(戶)。工廠化養鴨設備方面,孵化器、鴨籠、飲水器、熱風爐、換熱器、濕墊通風設備等實現了國產化生產,并不斷改進。疾病控制方面,疫苗、診斷液、消毒和治療藥物的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包括疫情報告、檢疫、檢測、診斷、隔離、消毒、免疫接種、藥物防治、淘汰和處理禽尸等綜合配套的生物安全衛生措施不斷完善。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的工廠化養鴨技術體系和生產體系。
生物網站:http://www.swfjc.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