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鋰離子電池有人會問,既然恒壓階段鋰離子電池的電流逐漸減小,是不是當電流小到無窮小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深充。我曾經畫出恒壓階段電流減小對時間的曲線,對它進行多次曲線擬合,發現這個曲線可以用1/x的函數方式接近與零電流,實際測試時因為鋰離子電池本身存在的自放電現象,這個零電流是永遠不可能到達的。
首先座充顯示綠燈不是檢測真正充飽與否的一個依據。
★★檢測鋰離子電池充飽與否的唯一最終的方法就是測試在不充電(也不放電)狀態時的鋰離子電池的電壓。
所謂恒壓階段電流減小其真正的目的就是逐漸減小在電池內阻上因充電電流而產生的附加電壓,當電流小到0.01C,比如6mA,這個電流乘與電池內阻(一般在200毫歐之內)僅為1mV,可以認為這時的電壓就是無電流狀態的電池電壓。
其次,手機的基準電壓不一定等于座充的基準電壓,手機認為充飽的電池到了座充上,座充卻不認為已經充飽,卻繼續進行充電。近日,市民葉伯報料,每日在沿江路河堤上看到一個中年男人,手持一桿5米長的竹子,竹子端點裝了一個直徑80厘米的鐵圈和漁網,利用電池逆變器將電源線引入竹竿內孔接入鐵圈。只見捕魚者移動竹子,鐵圈發出高壓電流擊昏游動魚兒,1分鐘就捕撈了500克大魚,隨后倒進自行車上的水產箱。
當葉伯拿起相機欲打開木蓋,拍攝里面的10多條活魚時,男子發怒,揚言將葉伯和相機扔下珠江河。多名路人見狀指責:“電魚是違法的。”此人回應:“在珠江上電魚犯什么法?”
很快,有一位過路婦人放下10元,要了一條大魚。一位在堤岸散步的7旬老伯小聲對葉伯說,這人在此營生已有數月。
“珠江這幾年好不容易環境好了些,魚兒多了些,像這樣天天電法,還有多少魚兒?”葉伯心疼地向記者感慨。
探訪:
五分鐘電起一條鯉魚
昨日,記者來到長堤大馬路珠江邊,很快在解放橋東側看到一男子,騎著一輛自行車,車上放著竹竿、漁網、水產箱等各種“設備”,還有一個小桶,桶口用塑料布覆蓋著。
該男子騎著車走走停停,不斷伸頭往江里望,似乎是在尋找合適的位置,終于在其中一處提著桶下了車,這時,桶上塑料布已經掀開,記者看到,里面放著一臺電池逆變器,上面的字跡已經模糊,看不清是多少瓦的。
正如葉伯所說,男子在竹子端點裝了鐵圈和漁網,將連接著電池逆變器的電源線引入竹竿內孔接入鐵圈,然后將竹竿放入水中,移動竹竿,記者聽到“嘀嘀嘀”像剃須刀運行的聲音,水面也在泛起水泡,并有魚兒翻滾,不到五分鐘,一條兩個巴掌長、四斤多重的鯉魚入網。男子隨后將魚放入水產箱。
過程中,男子對于記者和市民的詢問,基本不予理睬。
在現場有不少圍觀市民,有人看著男子電起的魚兒,向男子問價,但更多人表示,男子行為破壞生態,不妥當,還有人說,這里電起的魚,也不敢吃,不知道男子會把賣剩下的魚拿到其他什么地方賣。
記者在現場還看到好幾個類似男子,騎著車沿路“找位”,以便拿出設備來電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