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堵漏原理
堵水的基本原理是化學注漿。化學注漿就是利用手工或機械手段,在壓力作用下,將特制的高分子材料灌入到建筑物結構裂隙中,合注漿材料在裂隙中凝固,以達到充填裂隙和止水的目的。對貫穿裂縫,可采取封縫、埋管、注漿液藻到裂縫的尖頂區,從而不能消除該尖端區所形成的應力集中區,故處理中應周密考慮各種因素,提高漿液的充填率。對于溫度裂縫,考慮到混凝土建筑對氣溫的“滯后效應”,一般選擇在混凝土體溫度的低點進行灌漿處理,效果較好。
3.2.2高分子注漿材料優點
a.高分子注漿材料的可灌性、凝膠時間可以按需要調節。
b.高分子注漿材料固化后收縮小,與混凝土粘結性能較好。
c.高分子注漿材料固結體有一定抗壓抗拉強度,耐久性、穩定性好。
d.高分子注漿材料操作安全、方便,壓注設備簡單。
3.2.3注漿法綜述
注漿是一種新型化學注漿堵漏技術,它采用雙液注漿。將按比例稱好的三種原料加水攪拌制成甲液,按比例稱好的固硫加水攪拌制成乙液,當兩種液體混和后即發生聚合瓜,30秒鐘表初凝,2~3分鐘瓜畢,終凝成膠體。注漿采用水溶形式注入巖層,漿液粘度低,滲透性好,可注入0.1mm以下的裂縫;漿液可在潮濕、水速大、水量多條件下凝聚;凝膠還具有抗滲性好、遇水膨脹、耐侵蝕等特點,膠體抗壓強度0.01~0.06MPa,抗拉強度為0.02~0.04MPa。該法通過注漿把水堵到圬工以外,從而解決水池滲漏問題。
3.2.4注漿結束標準考慮因素
以表面滲漏水是否已經有效封堵為原則。注漿時的疏導封堵技術措施:在布孔上應考慮注漿時對已有滲漏水的封堵,在注漿時應進行疏導注漿,即先注稀漿,當滲漏水中有漿溢出時則逐漸改變漿液濃度,調節漿液的凝膠時間,使滲漏水處通過注漿由內向外疏導封堵。如果注漿時部分滲漏點不能達到溢漿目的,則進行滲漏點設孔注漿,從而達到由外向內的漿液填充并封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