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琉璃的發展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然而將淄博琉璃雕琢藝術推上一個新高度的,是近期淄博琉璃工藝美術師張維用等人。自1974年起,他們先后創作了《三打白骨精》、《赤壁鏖兵》、《大禹治水》等特大型雕琢瓶共9件,其中一件雕琢前的重量在5.5公斤以上。這幾件作品設計章法嚴謹,人物造型生動,雕琢精細,工藝難度大,代表了當時琉璃雕琢的*高水平。尤其是《大禹治水》瓶,場面恢宏,人物眾多,是套料雕刻中難得的珍品。
淄博琉璃工藝品自80年代起發展很快,在工藝水平上,差不多已令國內外同行們望其項背。他們的取材廣泛,選題高雅,手法多變,有著較高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比如張維用的作品,在這方面就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曾創作四件《十六大阿羅漢》瓶,卻又互不雷同。這四件作品的*一件被某港商看中以高價買去,第二件在北京首屆國際博覽會上獲銅牌獎,第三件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第四件廠方擬作為珍品保留。其他如《竹林七賢》、《東山絲竹》、《十八學士》、《蘭亭修禊》、《右軍籠鵝》、《鹿車荷鍤》、《采菊東籬》、《倪迂洗桐》、《達摩面壁》、《女媧補天》、《嫘祖養蠶》、《后羿射日》等作品,都能看出作者選題的特色。他把本來屬于民間藝術的工藝品創作注入了“書卷氣”,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藝術水平和文化內涵。比較活潑一些的題材,他也能駕輕就熟,游刃有余。他曾一再創作過的《八仙過海》、《八仙打麻將》、《嬰戲》、《百猿》等,都是耐人尋味、百看不厭的上乘之作。如有一件《嬰戲》瓶,刻有12個幼童在一本正經地作“迎親”的游戲。扮新郎的孩子十字披紅騎著竹馬;扮新娘的女孩坐在小椅上,被另外兩個孩子抬著。還有兩個孩子抬著一只小板凳,模仿著大人們抬嫁妝,其他孩子則敲鑼鼓,吹喇叭!一片天真爛漫,真是令人觀賞之余忍俊不禁。
了解更多產品信息,請登錄官網www.sdliuli.com進行查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