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產業靠什么繁榮發展?
提要 電影產業的繁榮發展最終落腳點是人們的智慧彰顯,而制約或推動人們智慧的根本不是硬件如何強大,而是軟環境的改善。
一部《阿凡達》讓我們對電影的看法改變了不少。昨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公開發布,讓我們看到中國電影產業的希望。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看一場電影對于普通的中國人來說簡直就是過一次節日。六七十年代,中國幾乎沒有什么電影。八十年代以后,電影雖然多起來,可是隨著電視的普及,以及后來電腦網絡的興起,大量的幾近泛濫的電視劇和網絡電影充斥于人們的文化消費領域,電影業式微也就成為必然。
前些天,在和平影都門前人頭攢動,一張150元的《阿凡達》電影票,在黃牛手中加價50-150元,一直加上去,據說到過1200元一張,可見《阿凡達》之火爆。《阿凡達》上映24天,全球總票房即突破13.35億美元,名列電影史上總票房亞軍,接下去將會超越卡梅隆舊作《泰坦尼克號》創下的18.4億美元的巔峰紀錄。在中國,《阿凡達》首映當天就連破兩項紀錄——零點點映票房400萬元,首映日票房3500萬元。不到一周,其中國票房已突破2億元。
其實近年來國產電影票也非乏善可陳。根據調查,2008年度影片《非誠勿擾》、《十全九美》、《愛情左右》、《風云決》、《超強臺風》等都受到好評且有一定的票房率。只是比起國外大片來,即使花了上億資金制作的國產大片,也還差一截。這說明,即使在電視普及和電腦時代,電影仍大有市場,國產電影大有發展空間。問題是國產電影將如何發展。
電影產業屬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文化產業。《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把大力繁榮發展電影產業的意義,提高到“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擴大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層面上。
國產電影與國外大片的差距很大程度體現在創作上。比起《阿凡達》等國外巨片來,國產電影的想象力是明顯不夠的。我國思想僵化幾十年,幾十年里不需要也不允許幾億人民思想,一下子獲得解放,無論是思想、電影審核部門還是文藝、電影創作人員本身,都不可能達到思想徹底自由奔放的境界,因此想象力總是有限的。這就像受傷后的球員重新站起來跑步時,不可能邁開大步。
目前中國電影業的經營體制還留有全民計劃經濟時代很深的痕跡。新型電影企業很少,電影上市企業僅有華誼兄弟一家。國務院辦公廳《指導意見》明確要積極培育新型企業,“在法律法規許可范圍內,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手續,優化審批服務。對非公有制電影企業在投資核準、土地使用、財稅政策、融資服務、對外貿易等方面給予國有電影企業同等待遇。”同時規定“對符合信貸條件的電影企業,金融機構應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利率,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允許“具備條件的電影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利用銀行貸款等多種融資手段”。
《指導意見》還說:“加快推進國有電影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著力培育發展一批國有或國有控股龍頭骨干企業”,這是否意味著已經醞釀了很久的中影集團終于要上市了
環球影業有限公司,作為全球最頂尖四大數字電影放映集團強強接合的產物,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專門從事數字影院建設、經營、管理、策劃、推廣的專業機構。它將環球影院的第四代影院商業模式成功引入國內,成為中國影院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
財富加盟熱線:4006844888
手機:13826465348
QQ: 386420407
聯系人:徐桂壁
郵箱:xuguibi@gyfilm.cn
網址:http://www.4006844888.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