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植物園總體景觀規劃設計
建設條件:
華南植物園位于廣州市東北火爐山,距離市中心約10公里,總面積293.72公頃,其中丘陵面積約163.26公頃,平地面積約129公頃,水體約5公頃,本次規劃面積約130公頃。該園始建于1956年,是中國科學院在華南地區*大的植物研究基地,其宗旨是收集,研究,發掘,保護及馴化熱帶,亞熱帶野生植物,經濟植物和其他種類的植物,并通過對植物多樣性資源的研究,為社會提供有效利用特殊植物資源的知識和技術,以達到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它亦是華南地區環境保護建設,生態系統維護,可持續發展等所需植物資源及信息資源的出產地,同時還擔負著對該區域公眾意識教育的責任。
主題定位:
以東南亞植物區系的植物研究為重點,建設以植物資源儲備與可持續利用,植物資源研究與開發,重點植物遺傳多樣性收集,物種遷地保護,引種馴化,高新技術應用,優良種苗繁殖與生產,科學普及與公眾教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為主要內容,兼顧旅游觀光的綜合性“經典類型”植物園。
規劃建設指導思想
以華南地區熱帶,亞熱帶植物類型為背景,以科學研究,科學生產,科學普及為基礎,充分利用該區域豐富的熱帶,亞熱帶植物為資源,構筑物種豐富,內容全面,主題明確,有典型熱帶亞熱帶特征和鮮明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觀體系。通過發掘植物資源,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大限度展示熱帶,亞熱帶植物區系及嶺南風情,使之成為科研體系健全,科普內容豐富,規劃布局合理,園林景觀優美,園區建設一流,集游娛,觀光與休閑為一體的景觀園地。植物園主要服務對象是面向廣州市和珠江三角洲,輻射華南地區。
空間組織:
華南植物園景觀空間組織與布局遵循“科學的內容,藝術的風貌”的原則,有機融合植物園的科學性,公眾教育性,生產性和景觀性,并通過園林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空間組織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以植物地理去和專類園區為主的群體林木景觀,以植物生態區為主的植物生態景觀,以地域性植物群落為主的森林景觀,以景觀展示區為主的植物及園林藝術景觀,以植物分類區和科普教育區為主的植物科學景觀,以疏林及緩坡草地為主的自然風情景觀,以溫室景觀區為主的溫室植物及自然景觀,以經濟植物為主的植物景觀,以植物水體為主的水域景觀,植物園環境藝術景觀。
全園共分為4個大區:
1.舊園區:位于植物園北部,總面積36.89公頃,由棕櫚區,蕨類植物區,嶺南藥用植物區,鳳梨園,蘇鐵園,樹木分類區,科普館,浦港自然保護區等10個園區組成,非本次規劃范圍。
2.新園區:位于植物園中西部,總面積129.46公頃,由經濟植物展示園,藤蔓植物園,豆科植物園,城市植物景觀園,溫室景觀區,盆景園,科普信息中心,轉基因品種園,樹木園,遷地保護園,巖生植物園,植物進化園,百草園,疊水園,水生植物園,姜園,竹園,木蘭園,華南珍惜瀕危植物遷地保護區,山茶園,果樹園,自然風景園,地帶性植被園,季風常綠闊葉林區,管理區,能源植被園,引種苗圃區等27個園區組成,系本次規劃范圍。
3.物種保護及預留發展區:位于植物園東部,總面積83.72公頃,屬待規劃區。
4.生產生活區:位于植物園南部,總面積43.65公頃,屬待規劃區。
其中舊園區,物種保育及預留發展區,生產生活區不屬于本次總體規劃的范疇。植物分類系統采用恩格勒分類系統排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