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隔震橡膠支座具有足夠的耐久性(一般壽命為80~100年,期間的隔震力學性能不會發生明顯變化,也就是說在80年之內不會影響使用),與建筑物具有同等壽命!2、具有足夠的安全儲備,水平變形%250不會影響使用,另外具有足
夠豎向承載力保證穩定的支撐建筑物。3、設計及施工方便。4、因其設計與配方科學合理,與傳統的抗震結構相比,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減小到前者的1/4~1/12左右,安全可靠度大大提高,建筑的設防目標一般可以提高一個設防等級;
傳統的設防目標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隔震建筑能做到“小震不壞,中震不壞或輕度不壞,大震不喪失使用功能,”其潛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十分可觀的,所以已經面向全國及全社會建筑設計單位進行普及與
推廣。
隔震支座是在多層橡膠支座中設置圓柱鉛芯,多層橡膠支座承擔建筑物重量和水平位移的功能,鉛芯在多層橡膠支座剪切變形時,靠塑性變形吸收能量,地震后,鉛芯又通過動態恢復與再結晶過程,以及橡膠的剪切拉伸力的作用,建筑
物自動恢復原位。由于隔震器和阻尼器融為一體,可大大節約建筑空間,降低成本,同時施工簡潔方便,工程質量易于保證。
當前*先進的基礎隔震技術是通過高新技術產品—建筑隔震橡膠支座,將上部建筑結構與下部地基結構隔離,由于建筑隔震橡膠支座中的隔震層剛度小,柔性強,當地震發生時,隔震層將發揮“隔”的作用,代替上部結構承受地震強烈
的位移動力,此時上部建筑結構的反應相當于不隔震情況下的1/4~1/12,近似平動,從而“隔離”了地震的作用!
基礎隔震技術與普通的抗震技術區別:傳統的建筑抗震技術主要是“抗”,上部建筑的基礎與地基牢固的聯結在一起,由于地震作用,引起上部建筑結構一起發生運動,此時上部結構就像電路上的放大器,對地面運動的作用力進行慣性
放大作用(一般建筑物可放大2~5倍),所以上部建筑結構要承受比地面還要大的地震作用破壞力,當建筑材料超過極限承載能力后,建筑物就會發生破壞、坍塌等地震災害現象。從上面可以看到,基礎隔震技術已經從“抗”到“隔”
突破了人們的傳統設計觀念,形成了抗震技術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電話:15103113888 李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