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公安警事12月3日在微博上聲稱處理了一件價值16萬元的核桃仁糖果(也就是傳說的切糕)糾紛:“村民凌某在購買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時,雙方口角導致肢體沖突引發群體毆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輕傷,損壞核桃仁糖果約16萬。天岳派出所將凌某刑事拘留,十六名新疆人員財物得到賠償并被遣返回疆。”
未料到這一消息迅即引發了地域攻擊和調侃熱潮。這種局面實在糟糕。
據新疆都市報介紹,被很多網民聲討和調侃的“切糕”,準確的名稱是瑪仁糖。這是一種新疆南疆維吾爾族人民采用傳統特色工藝,選用核桃仁、玉米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棗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這一特色食品在和田地區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雖然由于食材的原因,瑪仁糖并不是一種廉價的食物,但還遠遠沒有達到網上議論的夸張價格。
之所以人們認為切糕價格夸張,是因為切糕買賣有時涉及虛假利誘和強買強賣。根據兩段以前拍攝的媒體暗訪視頻,情形是這樣的:當顧客詢問多少錢一斤的時候,商販會說“5元”,故意造成單價很低的假象,但*后結賬時,告訴你其實是“5元一兩”;或者直接告訴你“5元一兩”,但在切片過程中,罔顧顧客“少切一點”的實際需求,一刀下去,由于密度極大,動輒數百元,這顯然嚴重地超出了街邊攤在消費者心中的尋常定價(用以達成購買意向的前提)。
強買強賣的方式也有兩種,*一種,在路邊主動出擊,拿著一小塊有核桃的切糕請路人“試吃”并糾纏,如果你不幸吃了而又表露出不想買的意思,一群商販便圍上來,用言語或肢體動作告訴你不買是不行的;或者在路邊等待顧客“上鉤”,然后使用上述價格欺詐的手法,“切好不退”,同樣用言語或暴力威脅手段,強迫顧客購買。
如果把這種買賣稱為一種騙局的話,那么這也是一種“普世騙局”,不專屬某一類人。比如早年間,中國的大城市常有那種叫賣“項鏈5元”,等你付錢時成了“1厘米5元”,稍一爭辯就被圍攻的騙局。
天宇之聲網站http://www.tianyuzhisheng.org/
全國藝考咨詢熱線:4006-024-806 15710524721 024-31368721
在線咨詢Q Q: 1351437654
沈陽校區地址:沈陽市和平區太原街18號萬達廣場天地大廈806室;
長春校區地址:長春市朝陽區紅旗街萬達廣場一號樓1320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