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在內陸城市長大,對海產品的認識極其匱乏,知道的無外乎就常見的幾種:海帶、蝦米、魷魚、螃蟹和帶魚什么的。這也不能怪我,出生70年代的我們,還是計劃經濟時代,買啥都憑票,糧票、布票、油票、水票…甚至洗澡還要澡票,生活物質絕對匱乏,商品流通相當滯緩。
兒時的記憶最能創造出奇跡:七公烤海鮮
而今,沒經歷過這些事情的人是很難想象當時的情景,別說當時沒錢,就算有錢,也很難買到什么。不過,好在一點,那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基本都差不多,貧富差距沒如今這么大,所以也都能心安理得地忍受下去。對認識海產品最初的記憶,還是在過年的時候,家里做了一個海帶排骨湯,吃起來是那么鮮,那么香!從那起,就算知道在大海里產有一種富含碘元素的植物叫海帶,放在湯里不但可以提鮮,還能治大粗脖子病(缺碘會造成***腫大,俗稱“大粗脖子”病)。
嘴吃七公烤海鮮,腦現兒時憶。
待成人之后,雖然接觸到的海產品越來越多,但認識上幾乎還是模糊不清的。比如扇貝,蒸的、煮的、炒的、炸的、烤的…前前后后、大大小小地吃了不少,倍感味道鮮美,稟賦卓絕。可您要問我吃的是什么貝?呵呵,真答不上來。只是一個好吃主、饕餮客。皆說:英雄不問出處,美食亦是如此吧(各位看官莫怪,自己搭個臺階走先嘍)!
七公烤海鮮用地道的美味征服你
這些年,生活日益好了,也不知何時、何地起就刮起了一股迅猛的海鮮燒烤美食流行風,大大小小的城市,星羅棋布的燒烤店,五花八門的海鮮燒烤,還有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不分男女老幼的食客們,跟風一樣集體腐敗,個個搶著去吃烤扇貝、烤生蠔、烤魷魚、烤…,您能想出來的店家都可以烤,您想不出來的店家也一樣烤。那四溢飄散的香、鮮嫩多汁的味、4-15元一只的價,極大地誘惑著我們的胃,也極大地考驗著我們的口袋。
去年春晚小品《不差錢》中,小沈陽說:眼一睜一閉,一天就過去了哦。這吃海鮮燒烤呢,嘴一張一合,兜里的鈔票也過去了哦。雖然價格不菲,但咋也不能人活著,錢沒花了哇。花,可勁造。即便多花幾個錢,吃到的可是燒烤中的極品美味,值了,趙老爺子在09年就說了,咱不差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