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介紹
肉牛是一種價值極高的家畜,全世界畜牧養殖業較發達的國家,都很重視養殖肉牛的發展,它在畜牧業中的地位亦首屈一指。發展養殖肉牛業,可以有效地將大量粗飼料、農作物秸稈和食品加工副食品轉化為高品質的動物性食品,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肉牛是反芻動物,食量較大,每天的糞便排泄也比其它的家畜多,故年產氮、磷、鉀也相應的多。大力發展肉牛養殖業,對農副產品進行“過腹還田”,這對減少環境的污染,促進生態農業持續發展,高效利用農業資源,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肉牛的外貌特征
從整體上來看,肉牛的外貌應體軀低垂,皮薄骨細,全身肌肉豐滿、疏松而均稱。其前望、側望、上望和后望均應呈矩形。肉牛的前軀應較中軀長,全身粗短而緊湊。鬐甲應寬厚多肉,前胸飽滿,突出于兩前肢之間。肩胸結合良好,肋間隙窄,背腰寬廣,中軀呈圓筒狀,尻部應長、平、寬,腰角豐圓不突出。
三、肉牛的品種
主要包括海福特牛短角牛、阿伯丁-安格斯牛、夏洛來牛、利穆贊牛、契安尼娜牛、林肯紅牛、無角紅牛、格羅維牛、德房牛、墨利灰牛,以及近代用瘤牛與普通牛雜交育成的一些品種,如婆羅門牛、婆羅福特牛、婆羅格斯牛、圣赫特魯迪斯牛、肉牛王、幫斯瑪拉牛和比法羅牛等。
肉牛良種有西門塔爾牛,夏洛萊,海伏特,利木贊牛,魯西黃牛。三元雜交,荷斯坦奶牛、黑白花奶牛、西門塔爾奶牛,日產奶60斤以上。小尾寒羊,波爾山羊,奶山羊,杜泊綿,無角陶塞特羊,南江黃羊、馬頭山羊。
四、其他
優良品種的肉牛,其肥育后的屠宰率為60%-65%,*高可達68%-72%;而我國地方良種黃牛肥育后的屠宰率為55%-60%,高的可達60%以上。肉牛一般在1歲前增重*快,以后生長速度逐漸緩慢,故肉牛的屠宰年齡在1-1.5歲,*遲不超過2歲。一般公牛的生長速度要比母牛的快,而母牛的肉質要比公牛的好。不同純種肉牛之間的雜交,可提高肉牛的產肉力15%-20%,國內利用純種肉牛與地方黃牛雜交,亦可使雜一代的肉牛產肉性能提高20%-30%。
肉牛不僅為人們提供肉用品,還為人們提供其他副食品。肉牛養殖的前景廣闊。
肉牛常用飼料
青綠飼料:1青飼玉米、高粱 2青飼大麥、燕麥 3黑麥草 4無芒雀麥 5苜蓿 6草木樨 7紫云英等可直接飼喂,也可調制成干草或制成青貯。
粗飼料:1干草 2秸稈(玉米秸、麥秸、稻草、谷草、豆秸等) 3秕殼(豆莢、谷類皮殼、棉籽殼等)
青貯飼料:1青割帶穗玉米 2青玉米秸 3各種青草
青貯原料的要點:細莖牧草以7-8厘米為宜,玉米等較粗的秸稈*好不要超過1厘米。
肉牛養殖注意事項、
(一) 、滿足肉牛的營養需要
首先提供足夠的粗料,滿足瘤胃微生物的活動,然后根據不同類型或同一類型不同生理階段牛的生產目的和經濟效益配合日糧。日糧的配合應全價營養,種類多樣化,適口性強,易消化,精、粗、青飼料合理搭配。犢牛要使其及早哺足初乳,確保健康;哺乳犢牛可及早放牧,補喂植物性飼料,促進瘤胃機能發育,并加強犢牛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生長牛日糧以粗料為主,并根據生產目的和粗料品質,合理配比精料;育肥牛則以高精料日糧為主進行肥育;對繁殖母牛妊娠后期進行補飼以保證胎兒后期正常的生長發育。
(二)、嚴格執行防疫、檢疫及其他獸醫衛生制度 定期進行消毒,保持清潔衛生的飼養環境,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增加和蔓延;經常觀察牛的精神狀態、食欲、糞便等情況;及時防病、治病,適時計劃免疫接種;制訂科學的免疫程序。樹斷奶犢牛和育肥前的架子牛要及時驅蟲保健,及時殺死體表寄生蟲。要定期堅持進行牛體刷拭,保持牛體清潔。夏天注意防暑降溫,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定期進行稱重和體尺測量,做好多必要的記錄工作,做到牛卡相符一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