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用地的總體布局八大要點 :
1.場地的總平面設計應以所在城市的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當地政府部門提出的規劃條件為依據。
2.設計應結合工程特點,要注重節省用地、節能、節約水資源,適應建設發展的需要。
3.設計應結合用地的環境條件,因地制宜地確定規劃指導思想,尊重自然環境,保護生態平衡。
4.設計應保證功能分區合理,路網結構清晰,交通有序,并對建筑群體、豎向、道路、環境景觀等進行統籌安排。
5.場地內建筑的布置要*大限度地爭取良好的自然通風和有利的朝向。
6.公共建筑要根據建筑的性質滿足其室外場地及環境設計要求。
7.總平面布局如考慮遠期發展時,必須考慮結合近期使用及技術經濟上的合理性。
8.總平面布局設計要考慮安全和防災(防洪、防海潮、地震、防滑坡等)的要求。
例舉高等學校教學中心區的四種基本布局形式 :
中心廣場式:
A.交通大學
呈周邊圍合或三邊圍合,長軸一端設教學主樓、圖書館或禮堂,中央部分為廣場、草地與水池,可作為全校慶典集會用。
特征:空間封閉、主次分明、端莊嚴肅,為早期校園常用布局處理手法。
魚脊式:
B.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斯卡布洛夫校園
教學區建筑沿魚脊周圍布置。魚脊可為風雨走廊亦可為露天步行街。
特征:布局緊湊沿軸線兩端自由發展,教學樓即可保持相對獨立又可通過魚脊加強聯系。
單元組團式:
C.德國埃森合性大學
根據學校教學與環境特征,將教學設施構成某種標準單元,重復使用構成組團。
特征:體形標準化,有利于設計、施工,并使得形體獲得變化寓于統一之中。
格網式:
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教學設施按照統一模數構成網格,格網空間成為豎向交通、管道服務空間。 http://www.arch9h.com
特征:由于使用空間與服務空間相對獨立,致使使用空間具有較大靈活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