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8日電 (記者 杜燕)*新發布的報告指出,北京公共服務總量雖已跨入小康階段,但公共服務質量存在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像極端天氣考驗城市應急系統,預計2030年北京治理PM2.5的水平才可達到WHO(世衛組織)建議的目標。
“2013北京藍皮書系列新聞發布會”8日在京舉行。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2012-2013年度的3份發展報告,內容分別涉及北京經濟、文化、公共服務發展情況。
其中,《北京公共服務發展報告(2012~2013)》指出,到2012年底,北京公共服務在規模和水平上已步入小康社會的初級階段,但公共服務質量還存在亟待改進的地方,像北京科技創新機制和能力仍顯不足,城市減災防災的基礎設施需要更新換代,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的隱憂依然存在,城市空氣質量困擾北京等問題。
報告中多次提及去年發生的“7•21”暴雨事件,指出暴雨造成數十人死亡,受災人口達160多萬人,暴露出城市公共安全設施的脆弱性,背后隱藏的公共安全隱患不容忽視。報告認為,建設安全、安心的城市需要頂層設計,即北京要按照國際化特大型城市發展需要,制定城市公共安全標準,推進城鄉公共安全均等化、標準化,并根據城市整體發展需要制定北京市公共安全規劃、完善北京市應急管理體系、組建綜合搶險救災隊伍和開展全民安全教育,訓練搶險救災自救能力。beijing666f.com
報告還強調,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預測預警能力不足,也是“7•21”暴雨事件直接誘因。因此,北京應大力開展適應氣候變化公眾教育,提高公眾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能力,提高預警信息轉化為知識的能力和意識。
針對北京環境質量問題,報告指出,當前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70毫克,預計到2030年才可達到WHO建議的每立方米35毫克的目標。因此,北京“PM2.5治理任重而道遠”,首要任務是建設監測網絡,并對PM2.5的成因及擴散途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實現區域聯防聯控和產業結構調整,以提升環境質量。(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