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8日電 (記者 尹力)一場特別的“收徒儀式”8日在國家大劇院內舉行。8位在京劇、北京評書、彩塑等領域卓有建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輪番走上舞臺,接受27名徒弟行拜師大禮。
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在今天第8個“文化遺產日”上,北京市文化局啟動了“名家傳藝”工程,旨在通過拜師學藝,逐漸完成北京非遺產人才隊伍建設上的薪火相傳,逐步建立起一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水準較高的非遺傳承保護隊伍。
94歲高齡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武生泰斗王金璐一身灰白色西服,身材清瘦、表情莊重。他在眾人攙扶下走上舞臺時,場內一片寂靜。看著徒弟王雪清跪拜在自己面前,叩頭三次,王金璐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彎下腰示意徒弟起身。看到這一幕,臺下有些熟識這位老藝術家的戲迷票友不禁濕了眼眶。
當日,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評書藝術家連麗如、雕漆技藝傳承人文乾剛、花絲鑲嵌制作技藝傳承人白靜宜、象牙雕刻傳承人李春珂、中醫正骨療法傳承人劉鋼、“泥人張”(北京支)彩塑傳承人張錩等名家也收下了多名“高徒”。
在收徒儀式上,北京評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連麗如表示,到場名家們雖然從事不同的藝術門類,但都擔負著將前輩的藝術精華傳承下去的責任。她希望大家在收徒后能“全身心投入,手把手地教”,徒弟們則要“做藝先做人”,學習專業要領的同時也要有一顆熱愛傳統文化的心。beijing666f.com
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陳冬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續方式不僅是保護實體文物,更需要非遺傳承人的“活態傳承”。為此展開的“名家傳藝”工程,致力為非遺的搶救保護和創新發展搭建一個更好的平臺,聘請*好的名家教出*好的學生,讓青年學生在技藝手法和心得感悟等方面得到名家真傳。
第八個“文化遺產日”期間,北京市還舉辦“恢復經典、再現傳統”非遺展演、非遺師徒作品展等多項活動,演出包括傳統皮影戲《樊梨花》復排首演,評劇《良宵》、昆曲《續琵琶》在內的經典劇目。(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