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馴養鴨子的歷史可以遠溯至新石器時代,江蘇地區養鴨歷史于春秋時期已見端倪,而腌制咸鴨蛋的最早記載見諸于1500多年前南北朝人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據說趨之若鶩的“鶩”,就是馴養的鴨子。而“鴨”字又由“甲”“鳥”構成;甲鳥者,*一鳥也。想來當時視鴨子為*一鳥,但不是因為它的長相好看,而是因為它當時是人們的*一食用禽。
高郵人養鴨、腌制咸蛋事,北宋秦觀的詩文中就有提及。清代大詩人、美食家袁枚對高郵咸蛋備加推崇,其在《隨園菜單.小菜單》有關于“腌蛋”的記載,名人和美食家的贊語讓高郵鴨蛋揚名天下。
高郵人養鴨和高郵境內有眾多的水域不無關系。京杭大運河、高郵湖、邵伯湖等河湖港汊連綿成片,水面占了區域總面積三分之一以上。在湖蕩河溝及草灘中,有大量的魚蝦、螺螄、蜆蚌和水生植物,為牧鴨提供了豐富的飼料。高郵鴨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條件里,自然就育出了優質的高郵鴨和雙黃蛋。物華天寶,高郵鴨是大自然對高郵的慷慨饋贈。
鴨蛋特點
高郵鴨產蛋多,蛋頭大,蛋黃比例大,尤以善產雙黃蛋而馳名中外。其蛋質可用蛋白"鮮、細、嫩",蛋黃"紅、沙、油"概括,汪曾祺《故鄉食物》中曾有繪形繪神的記述:"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河溝港汊,湖泊蕩灘,無處不在的優質水面資源,是高郵鴨天然的飼養場。水面浮游的、水下棲身的各種小動物,為高郵鴨提供了最可口的"活食"。這也為近年來發展生態養鴨、開發綠色產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已經開發出紅太陽、三湖、秦郵等一批獲得知名和著名商標、綠色食品標志的優質品牌。 鴨蛋功效據中國醫學院衛生研究所分析,每百克鴨蛋與雞蛋比較: 蛋白質含量比雞蛋高2.4克,脂肪高1.0克,鈣高16毫克,鐵高0.5毫克,8種 人體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高162毫克,賴氨酸高162毫克,蘇氨酸高102毫克,苯丙氨 酸高86毫克,葡萄糖含量高20%。 每百克鴨蛋進入人體后比雞蛋多產生熱量12至16千卡,而且鴨蛋中膽固醇含量 是禽蛋中*低的,每百克比雞蛋低40毫克。由此可見,鴨蛋比雞蛋營養價值高。 許多人對雞蛋食療作用很了解,但對鴨蛋具有多種食療效果知道的就很寥寥。 鴨蛋除了蛋白質、維生素含量略少于雞蛋外,其營養成分有的還大大超過雞蛋。以每100克的營養含量計算,鴨蛋含的磷與雞蛋相等,其余的鈣、鐵、鎂、鉀、鈉等含量均多于雞蛋。鴨蛋味甘咸、性涼,有養陰、清肺、止痢之功效,適當多吃,可治熱咳、胸悶、喉疼、牙痛、赤白痢等癥,有益健康。鴨蛋最適宜陰虛火旺者作食療補品用,煎、煮或沸水加白糖沖服皆可。咸鴨蛋性寒,清肺熱、降陰火的功能頗佳,咸蛋黃油,兒童多食可治疳積,外抹可治燙傷、濕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