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諧音“福祿”。
因它是草本植物,其枝莖稱為“蔓”。“蔓”與“萬”諧音,“蔓帶”與“萬代”諧音。“福祿”“萬代”即是“福祿壽”齊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征。葫蘆與它的莖葉一起被稱為“子孫萬代”表意家族人丁興旺、世世榮昌。
送瓜求子是我國民俗活動的重要事項,《清稗類鈔·迷信類·食瓜求子》條記載“中秋夕,徽州有送瓜之俗,凡娶婦而數年不育者,則親友必有送瓜之舉。”
道觀及佛廟也多以葫蘆寶頂作為鎮寺廟之靈寶。與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比較起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特殊思維方式的民族,象征主義就是這種特殊思維方式的重要特點和標志。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里葫蘆籽眾多漢族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無須人工雕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孫人丁興旺因此,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懸掛著葫蘆,其稱之為“頂”,據說有此措施后,居家比較平安順利;較講究的民眾,則用紅繩線串綁五個葫蘆,稱為“五福臨門”。在臺灣的鄉間,流傳一句諺語:“厝內一粒瓠,家風才會富”,意思是說,在家里擺放一個葫蘆,才會聚財、富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