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白米,或者雜以赤豆、棗子,蘸白糖食用。
團購咨詢熱線:021-39529215 021-59522368 021-60515809 15821108863 18017482368
團購傳真:021-39117877
QQ客服:2477436763 2212159305
上海市滿5000元免費送貨上門,貨到付款,可開各類型發票,接受現金,轉賬,支票,匯款。
五芳齋粽子 http://www.jxwfz.com
五芳齋粽子 http://www.17wfz.com
真真老老 http://www.51zzll.com
真真老老 http://www.zzlltg.com
端午團 http://www.duanwutuan.com
五芳齋粽子 http://www.wfzfood.com
蘇州五芳齋 http://www.suzhouwfz.com
三珍齋 http://www.jiaxingszz.com
五芳齋粽子 http://www.wufangzhaitg.com
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復雜,尤其是餡,變化多樣。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醬油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國內的粽子,以江南嘉興出產的最為有名。嘉興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譽。食書記載嘉興粽子的種類和做法: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凈,夾棗、栗、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甜茶粽”:“取真武山優質甜茶取汁用來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澤金黃油亮,入口潤滑細嫩,柔軟
粘稠,齒頰留香,回味甘甜,去膩消食,營養豐富”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蛋黃粽”:“中間一個蛋黃,蛋黃必須采用上好雞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
二十多年前游廣東的韶關,見到所產的巨大粽,可謂眼飽。那呈方形的大粽子,只要吃一只,包你捧肚叫飽,不過論滋味,仍屬平常。
老一輩說,包粽的粽箬很有講究,那是一種專門栽種的青蘆葉或特見寬長的竹箬,以之裹粽而煮,便可令之清香和不易變餿。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歷史記載】歷史上關于粽子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說文新附?米部》謂“糉,蘆葉裹
米也。從米,葼聲。”《說文?夂》:“葼,斂足也。”義為鳥飛時收斂腿爪。《集韻?送韻》:“糉,角黍也。或作粽。”粽子又名
“角黍”,最早記載見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注云:端,始也,謂五月初五也。四
仲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同 “鴨”),春孚雛,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
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二節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明代李時珍《本草
綱目》中,清楚說明用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櫚葉形狀食物,所以稱“角黍”或“粽”。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這時就
不叫角黍,而稱粽子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