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通管材有限公司瞄準行業高端,不斷創新、求變,使一個100多人的“小企業”牢牢把握住了國內非金屬管材行業的話語權。
近幾年,隨著國內油氣需求量的增加,油氣田開發速度也逐步加快,但由于油氣輸送管道全部是國外進口的鎳基合金管,安裝費用高不說,還存在接頭多、耐腐蝕性不強等缺陷,大大增加了油氣開發的成本。如今,這一制約行業發展的難題在文登鴻通管材有限公司得以解決,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歷時兩年研發成功的纖維增強聚合物撓性連續復合管,性能不僅能夠替代進口的鎳基合金管,而且生產成本僅是進口產品的一半。
該公司副總經理呂召軍告訴記者,這種管材首先是連續生產,中間沒有固體廢棄物,有利于環境保護;再就是可以實現連續盤卷、連續鋪設,有利于安裝的時候減少漏點、減少勞動強度。
公司負責人介紹,進口的鎳基合金管長8米,必須根據所需長度加接頭連接,存在安裝速度慢、容易造成泄漏等問題;而纖維增強聚合物撓性連續復合管可以根據所需長度隨意裁剪,還可以盤卷,運輸極為方便。在安裝效率上,以一公里距離兩個人同時安裝計算,鎳基合金管一天才能安裝完成,而纖維增強聚合物撓性連續復合管只需一小時。在耐腐蝕性方面,鎳基合金管使用壽命在8年左右,而纖維增強聚合物撓性連續復合管使用年限達到30年,目前已經在勝利油田大面積推廣應用。
憑借這種新型管材及生產關鍵技術與應用,鴻通管材有限公司在日前召開的全市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獲得科學技術一等獎。談及企業未來的發展,公司負責人說,針對油氣開發逐步由陸地向海洋延伸的實際,他們依托企業設立的院士工作站著手研發酸性氣田集輸用管,解決氣田內硫化氫及海水流動時載荷過高對管材的影響,滿足海洋油氣開采需求。去年10月份,該項目已順利通過國家863計劃項目課題實施方案專家論證會答辯,成為威海市海洋裝備領域以企業為主體承擔的*一個863計劃項目。
呂召軍說,她們與中石油西安管材研究所合作開發的酸性氣田輸送管線力學性能、耐腐蝕性能測試已經完畢,正準備現場示范應用,項目成功后將每年給企業帶來過億元的銷售收入。
參考網站:http://www.zgcgmh.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