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科植物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區)均有廣泛分布,從目前了解,其主要用途表現在藥用、油用、食用、觀賞綠化和水土保持等方面,把木通從野生狀態改良成人工栽培的優良品種,從而豐富我省林果品種,促進林地增產,幫助林農增收,提高人民健康水準,符合“生態、環保、低碳、綠色”的林業發展方向,同時,發展木通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因此,木通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和長遠的經濟價值。
木通高效栽培技術旨在為今后全面推廣過程中實施標準化種植模式奠定基礎。
一、苗木培育
(一)種子繁殖
1. 種子采收
木通種子在9月底(農歷八月)成熟,成熟時肉質蓇葖果開裂,內含腎形黑色種子約200粒,風干千粒重約50克。10月上、中旬選擇軟熟或者已經開裂的果實采種。
2. 種子貯藏
將采摘的果實及時用水洗搓去果肉和果皮,留下種子。種子先用堿水搓洗,然后用清水漂凈、陰干、保存。
3. 圃地選擇
育苗應選擇地勢平緩,排水良好,土層深厚,避風向陽的沙質壤土為好。
4. 整地作床
挖溝撩壕做畦,溝寬40厘米,溝深60厘米,每667平方米撒硫酸亞鐵粉10-15公斤或3%敵百蟲粉劑3-5公斤,撒后立即翻耕。施腐熟的豬牛欄糞、餅肥與土混合后灌溝。然后做成床面寬1.5米,床高25-30厘米,步道40厘米的苗床。床面平整,中間稍稍隆起,圃地中間應開十字形中溝,四周還要開邊溝,以利排水,保持步道干燥。苗床做好后,在床面鋪一層1.5-2厘米厚的黃心細土。
5. 播種
當種子在貯藏期間完成后熟作用和層積催芽過程,待種胚突破種皮能見種芽后,選擇晴天播種。木通播種以12月底或次年1月上、中旬為宜,過早易遭鼠害,過程則生長不良。沿開撩壕溝的兩邊條播或穴播。播種要均勻,保持粒距5厘米左右,蓋火土灰3厘米厚,*后蓋草保濕。出苗時將蓋草撤除在傍晚或陰雨天進行,撤除后還要注意防鳥、防旱和保濕。播種量每667平方米6公斤。
也可在冬至后將種子直播到事先預制的營養袋(10厘米×12厘米)中,加蓋1-2厘米厚的營養土,然后將營養袋置于塑料大棚中。
6. 圃地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撤除蓋頭草,并除草、間苗。*一片真葉全展開后,按株距6厘米定苗,多余的苗可以移栽到其它地方。科學進行松土除草,早期松土宜淺,后期宜深,除草要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做到不傷苗,不漏除,一般在雨后或灌溉后用手將草連根拔除。施追肥1-2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或復合肥20公斤,有條件的地方應以施農家肥為主。及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