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貨精品獎、96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等榮譽稱號。 嘉興盛產粽子,嘉興粽子以"五芳齋"*為著名。50多年前,人們就將"粽子大王"的桂冠戴在它的頭上,小小粽子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稻米之鄉嘉興的一種象征,被譽為"飲食文化的代表,對外交流的使者"。
五芳齋粽子 http://www.jxwfz.com
五芳齋粽子 http://www.17wfz.com
端午團 http://www.duanwutuan.com
五芳齋粽子 http://www.wfzfood.com
蘇州五芳齋 http://www.suzhouwfz.com
五芳齋粽子 http://www.wufangzhaitg.com
制作步驟
1、將糯米淘凈,連淘籮靜置20分鐘,瀝清水,再將米倒入木盆內,按次加粽子糖、鹽、紅醬油拌勻。將豬腿肉去皮,橫切成肥、瘦兼有的長方小塊,放盆內,加糖、鹽、白酒,反復搓擦,使調料滲入肉內;
2、包棕。將選好的棕葉,放入沸水鍋內煮3~5分鐘,撈起用清水洗凈,理直瀝干。包粽子時拿兩張棕葉,毛面朝外,交叉折轉成漏斗狀,左手拿住棕葉,右手抓放糯米,放3小塊肉,上面再抓放些糯米,將肉塊蓋沒,*后將長出的部分棕葉折轉蓋住米,包成四角立體狀,呈矮壯長方形,用水草捆扎6圈,再將草繩頭尾并在一起,轉三轉塞入草圈內。包時注意四角平衡,水草繞緊,不軋死,不能打結;
3、烹制。鍋內水燒沸,然后將粽子下鍋,使粽子全部沒在水中,上面用竹架和石頭壓實,用大火燒煮1小時,改用小火煮,煮時始終保持粽子不動,停火后稍悶一下,立即起鍋。吃時剝去棕葉即可。
營養價值
糯米
糯米又叫江米,是家常經常食用的糧食之一,因其香糯黏滑。
粽子
逢年過節很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習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也是由糯米粉制成的。
1. 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索B2、煙酸及淀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脾胃虛寒,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
2. 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盜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
豬后腿肉
豬肉是目前人們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因為豬肉纖維較為細軟,結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因此,經過烹調加工后肉味物別鮮美。
豬肉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民國初年,有一批浙江蘭溪人來到嘉興,他們在冬天經營彈棉花生意,春夏時節挑了粽子擔走街串巷地叫賣粽子。民國十年(1921年),張錦泉在張家弄6號開了首家“五芳齋粽子店”。數年后又有兩個嘉興人馮昌年、朱慶堂在同一弄里開了兩家“五芳齋”粽子店,三店分別以“榮記”、“合記”、“慶記”為號,并在粽子的選料、工藝等方面展開激烈競爭,使粽子技藝日趨成熟,并形成了鮮明的特色——“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成為名揚江南的“粽子大王”。1956年,三家店合并為一家“嘉興五芳齋粽子店”,并一直傳承至今。
五芳齋粽子號稱“江南粽子大王”,以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香、咸甜適中而著稱。五芳齋粽子按傳統工藝配方精制而成,選料十分講究,肉粽采用上等白糯、后腿瘦肉、徽州伏箬,甜粽則用上等赤豆“大紅袍”,通過配料、調味、包扎、蒸煮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嘉興五芳齋粽子有肉粽、豆沙、蛋黃等幾十個花色品種,1987—1989年曾連續三年獲得省名點特優產品“玉兔獎”、“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商業部“金鼎獎”。如今,嘉興五芳齋粽子因其滋味鮮美、攜帶方便、食用方便而備受廣大旅游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1995年新建占地20畝的五芳齋粽子廠,使粽子生產走上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1997年又再次擴大粽子生產規模,使粽子日產量達50萬只。同時產品也從原來幾種發展到現在的近百種。產品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
據清乾隆年間《古禾雜談》一書記載:嘉興粽子,昔日有白水粽、紅棗粽、赤豆粽、豆板粽和堿水粽,俗稱五芳。傳承悠久的稻作文化和飲食文化,五芳齋粽子于1921年問世。當時以彈棉花為業的浙江蘭溪人張錦泉先生,在春夏季彈棉花生意清淡之時,于嘉興北大街孩兒橋堍設攤賣粽子。他的粽子外形較為別致,沿用了蘭溪一帶四角交叉立體長方枕頭形,加上選料、制作考究,風味獨特,招徠了很多顧客。十多年后,張先生召集了幾名蘭溪老鄉,在嘉興當時*熱鬧在張家弄口,租間門面開了首家五芳齋粽子店,經營火腿雞肉粽、重油夾沙粽。事隔數年,嘉興人馮昌年、朱慶堂兩人在這家店對面和隔壁也開設了合記和慶記兩家五芳齋。三家呈品字形分布的五芳齋粽子店,一時成了嘉興這座江南古城的獨特風景。且說三位五芳齋的老板都夸耀自己是老牌正宗,各自在用料、配方、包裹、燒煮等方面動足腦筋,做起了粽子經。如此激烈的競爭,促使粽子選料日益考究,配制方案日趨完善,口味日趨精美,嘉興張家弄五芳齋由此聲譽鵲起,馳名江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