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內容:
ISO14000系列標準規定了七條關鍵的原則:
1、ISO14000認證標準應具有真實性和非欺騙性;
2、產品和服務和環境影響的評價方法和信息應意義準確,并且是可檢驗的;
3、評價、試驗方法不能采用非標準方法,而必須采用ISO認證標準、地區標準、國家標準或其他技術上能保證再現性的標準試驗方法;
4、應具有公開性和透明度,但不應損害機密的商業信息;
5、非歧視性;
6、能進行特殊的有效的信息傳遞和教育培訓;
7、應不產生貿易壁壘,保證國內、國外的一致性。
制定ISO14000認證標準的原則可看出,嚴格遵循此標準,規范企業和社會團體,對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的環境行為,支持全球的環境保護工作。
什么是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環境方針?
(1)*高管理者對環境方針的制定和實現負有責任,必須提供必要的資源。*高管理者是對組織負有執行職責的個人或集體,他(們)擁有組織的決策權,也是組織獨立職能與行政管理能力的實際體現。*高管理者確定組織的環境方針,有利于將環境管理納人全面管理中,實現組織生產、經營目標與環境目標的統一。環境方針要體現組織自身的規模、性質、特點和實際情況。環境方針是實施與改進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推動力。環境方針確定了組織的行動綱領,即其應履行的環境責任和環境績效水平,并以此為評判后續行動提供依據。環境方針應適合組織環境管理體系范圍內活動、產品和服務的環境影響,并為環境目標和指標的制定提供指導。因此,環境方針應當反映*高管理者對遵守適用的環境法律法規和其他環境要求、進行污染預防和持續改進的承諾。
(2)明確界定環境方針的應用范圍,處理好從屬關系,取得上級單位的認可。
(3)方針在內容上的要求:
a)一個適合:適合于組織自身的活動、產品和服務的性質、規模和環境影響特點;具有個性、針對性、權威性、適宜性和前瞻性。環境方針應體現本組織行業特點及重要環境因素,并考慮對重要環境因素控制的難度。環境方針應適合組織的特點,不能照搬照抄。
b )三個承諾:即遵守適用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承諾;持續改進的承諾和污染預防的承諾。遵紀守法是*基本責任義務和*低限度要求。持續改進貫穿始終,污染預防是主導思想。
持續改進是環境管理體系的靈魂,是組織建立有效科學管理機制的標志;而污染預防是建立與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主要目的。組織遵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是滿足和運行環境管理體系規范的*基本的要求.
c)一個框架:為環境目標和指標的建立和評審環境提供基礎和框架,即為環境績效的改善提出方向;方針宏大,目標和指標具體可測量。方針為綱,目標和指標為目,綱舉目張。
(4)實施和管理要求:
a)形成文件,并實施和保持:內容應簡潔易懂,便于人員的理解。
b)傳達和落實:傳達到所有為組織或代表組織工作的人員,確保構通、理解和貫徹。
c)外部公開和監督:非保密性文件,宜于通報和展示,或主動分發,或至少易于相關方獲取。
d)動態管理:定期評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部條件和要求。應根據科技進步、市場導向、產品的變更以及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的更改,不斷提出更高、更新的奮斗目標,以滿足組織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授課講師:
由CCAA認可的權威資深教師授課,對于CCAA國家注冊審核員的考試題型、答題方法和技巧相當熟悉。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審核實踐經驗,理論結合實際,效果更勝一籌。
培訓發證
培訓合格后可獲得中國認證認可協會(簡稱CCAA)認可的審核員培訓證書,該證書是參加CCAA認證人員全國統一考試的必要條件
學員人數: 40名,根據報名先后為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