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饅頭起源于1700多年前,是面食家族中*大的一支。因其制作簡單、攜帶方便、營養全面、松軟可口、美味廉價,故能歷經時空、長久傳承,*主要的還是包子起源于消災、去病、降福的一段故事。
熱線永在:15920997366
020-28277168
當年諸葛亮在西南瀘水一帶征戰,生擒了孟獲,安邊固疆,與當地蠻夷族人民和睦相處。只有一事心不安。原來,族人祭祀的時候,要四十九顆人頭做貢品,討鬼神歡心,免災降福。這天蠻王請諸葛亮參加其祭祀活動,諸葛亮硬著頭皮前往,隨身帶上牛、羊肉、米酒等禮品。現場篝火一片,四十九個巫師手持睜亮大刀,押著四十九個小伙子,嘴里念了幾句什么,就要動手,諸葛亮一急,脫口一聲:“且慢”!全場人驚愕的望著他,諸葛亮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說:“現在我們親如一家,要讓子孫萬代好下去,請換上更好的貢品。”蠻王放了所有小伙子,很想見識丞相的祭禮。牛羊肉被拿到火房,諸葛亮親自動手,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外面包上面皮,并做成四十九個人頭模樣,
入籠屜蒸熟,并親自將香氣誘人的祭品擺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對眾人說:“神靈們已經享用過了,現在大家可以將其吃了,一定能消災除病”。人們早已垂涎三尺,此后,果然人壽年豐,食者身上多年的疾患也全好了。因其是代替蠻夷兄弟的人頭做成的貢品,故叫它“蠻頭”,丞相改稱為“饅頭”。久而久之,人們把不包餡的叫“饅頭”,包餡的叫“包子”。如今在江南一些地方,仍然將包子叫作饅頭,并堅信“送禮送包子,可心想事成”。現在,包子、饅頭遍布全國,并流傳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的餃子。除了作為美食之外,也是國內主要的貢品之一。
包子是我國的傳統美食,它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更是上貢送禮的美味佳肴。據營養專家分析,在國人的飲食習慣中,包子是*具營養價值、搭配全面、膳食平衡、*合理的美食。包含五谷、五蔬、五禽、五味等幾乎所有餡料。包子皮對避免各種營養成份流失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而且,經酵母發酵后的包子皮又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他命B族的來源,還含有核酸礦物質及具有保健功能的活性物質。
包子的營養大大超過三菜一湯,吃包子可省去洗手、洗碗碟、筷子等麻煩事。對于讀書一族和白領一族,吃包子還可以騰出一只手打字翻書或干其它活計,實乃吃飯、工作兩不誤,而對于外出施工、旅游更是營養方便、快捷且廉價的好干糧。對上班一族,行色匆匆時,可一邊吃包子供給能量,節省大量時間。書載:“一代武術宗師霍元甲每天早上都要喝粥吃包子”。難怪大江南北、早餐工程、晚餐店到處都有琳瑯滿目的包子,它已升格為與西餐抗衡的中式快餐。
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來電咨詢
陳經理:15920997366,020-28277168,QQ:2880181285
王女士:15920131098,020-28277170,QQ:2880181286
羅女士:15920506891,020-28277167,QQ:288018128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