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廢水回用◆杭州紡織廢水回用◆紡織水回用◆印染中水回用
印染廢水的膜法回用技術
1.紡織印染行業廢水現狀
在全國各工業行業中,廢水排放量居前5位的行業為造紙業、化工制造業、電力業、黑色金屬冶煉業和紡織印染業,其中紡織印染業廢水排放量占全國工業廢水統計排放量的7.5%,其廢水排放總量居全國工業行業第五位,總量為14.13億噸每年,其中印染廢水約為11.3億噸(占紡織印染業廢水的80%),約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6%,每天排放量在300-400萬噸。
印染污染物大多是難降解的染料、助劑和有毒有害的重金屬、甲醛、鹵化物等。每排放1噸印染廢水,就能污染20噸水體。加入WTO后,紡織印染近幾年均以兩位數增長,但污染物處理設施難以同步,污染物排放總量有增加趨勢。目前全國印染廢水處理設施總投資超過百億元人民幣。
在我國工業行業的四大重點COD排放行業中,紡織印染業的COD排放量位居第四位。造紙、食品行業的COD排放比重逐年下降,而紡織印染和化工行業的COD排放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紡織印染業的比重從4.7%上升到5.6%。
可以看出,紡織印染行業的廢水存在"水量大、COD排放總量大、廢水處理困難"等諸多特點。
2.印染廢水進行再利用的必要性
印染廢水是以有機污染為主的成分復雜的有機廢水,處理的主要對象是BOD5、不易生物降解或生物降解速度緩慢的有機物、堿度、染料色素以及少量有毒物質。雖然印染廢水的可生化性普遍較差,但除個別特殊的印染廢水(如純化纖織物染色)外,仍屬可生物降解的有機廢水。其處理方法以生物處理法為主,同時需輔以必要的預處理和物理化學深度處理。
預處理工藝主要包括調節、中和、廢鉻液處理與染料濃腳水預處理等;而生物處理工藝主要為好氧法,目前采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和塔式生物濾池等。為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缺氧、厭氧工藝也已應用于印染廢水處理中。常用的物化處理工藝主要是混凝沉淀法與混凝氣浮法。此外,電解法、生物活性炭法和化學氧化法等有時也用于印染廢水處理中。
但通過此類工藝處理的紡織印染廢水,*多只能達標排放,不可能達到回用水水質標準作為紡織印染的工藝用水。
而作為回用的工藝用水,對水質指標特別是有機物、色度、硬度等指標有更為嚴格的要求.
2)原水硬度在150-325mg/L之間,大部分可用于生產,但溶解性染料應使用小于或等于17.5mg/L的軟水,皂洗或堿液用水硬度*高為150mg/L;
3)噴射冷凝器冷卻水一般采用總硬度小于或等于17.5mg/L的軟水。
對大部分企業進行實際水質檢測的分析結果表明,經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的染色廢水,由于含有染料、表面活性劑、膠質、軟水劑、退漿廢水、堿減量廢水等的各類無機、有機殘余物,水中含鹽量往往達到1000mg/L以上,總硬度也遠高于150mg/L,而且硬度組成成分均是用普通的石灰法等難以去除的永久硬度。因此,即使生化后通過常規加藥能將色度去除大部分,該類水如未經脫鹽處理,也不可能滿足現印染工藝用水的質量要求。
由于工業化發展帶來水環境的持續惡化,水資源的日益缺乏使國家對環保節水問題日益重視,目前江浙、廣東一帶等印染加工業集中地區、北方部分缺水地區,"十二五"規劃,已普遍提高了廢水處理排放標準;對印染企業的廢水排量也進行嚴格限制,取水資源費、污水排放費也開始大幅提升。環保要求的提高已使部分地區印染企業的產能擴張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今后對水資源如何進行有效再利用將成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在此基礎上,如何采用水處理新技術不斷提升再利用的安全性與經濟性已成為目前大部分印染企業都開始重點關注的課題,中水回用將是印染等用水大戶的唯一出路,已經迫在眉睫。
3、印染廢水中水回用
設計原則
1)執行有關環保規定,確保各項出水指標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水質標準的要求;
2)選擇比較成熟的處理工藝,系統運行簡單可靠、安全、操作方便,盡量減少運行成本及投資費用;
3)選擇處理工藝流程短、可行性、耐沖擊、處理效果穩定;
4)操作管理方便、便于維護;
5)建設地點及用地應充分考慮用戶的現有條件,根據廠方要求,指定地點用地,并應考慮管網的合理布置;
6)水處理站應無二次污染,以減少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
在印染廢水處理工藝中,以石灰作為PH調節劑,以硫酸亞鐵作為混凝劑,故出水鐵含量較高,不能直接用于回用,但本項目是以物化+生化工藝為前段污水處理工藝的,特別是經過接觸氧化池強化曝氣,水中的二價鐵均轉化為三價鐵,在出水中形成了氫氧化鐵微絮體,這也是污水處理站出水渾濁、有色度的主要原因。
印染廢水回用◆杭州紡織廢水回用◆紡織水回用◆印染中水回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