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無線覆蓋方案監控方案光設備綜合布線江西D-LINK總代南昌起航科技
一、 無線網絡建設的意義和必要性
1.有線局域網已成為移動辦公的束縛
隨著Internet的高速發展,局域網也越來越普及,不僅公司、企業、學校及事業單位建立了局域網,許多辦公室、家庭里面的小型局域網也紛紛的出現。這種局域網一般都是需要綜合布線的有線網絡,它的出現解決了人們網絡聯通的問題,大大提高了辦公效率,并且數據傳輸速率也日趨加快,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有線局域網大多將基礎布線和設備隱蔽在墻壁之內或者埋在地下,因此綜合布線將是非常令人頭痛的事情。設計線路的走向、開挖布線槽、敷設線路、調試……等等,既耗費人力財力又浪費大量時間。不但如此,布線之后的線路維護、線路監測等事情更是費時費力。而且,這種傳統的有線網絡不能擺脫線路的束縛,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隨意的改變網絡的結構,更不能實現現代化移動辦公的需要,也就不能進一步提高網絡辦公的工作效率。
2.無線局域網的特點
無線局域網的出現使有線網絡所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它可以使用戶任意對有線網絡進行擴展和延伸。只是在有線網絡的基礎上通過無線接入器、無線網橋、無線網卡等無線設備使無線通信得以實現。在不進行傳統的布線的同時,提供有線局域網的所有功能,并能夠隨著用戶的需要隨意的更改擴展網絡,實現移動應用。
無線局域網具有傳統有線網絡無法比擬的特點:
靈活性,不受線纜的限制,可以隨意增加和配置工作站;
低成本,無線局域網不再需要大量的工程布線,同時節省了線路維護的費用;
移動性,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用戶可在網絡中漫游;
易安裝,對于有線網絡來說,無線局域網的組建、配置和維護更為容易。
而且,通信范圍不受環境條件的限制,網絡傳輸覆蓋范圍大大的拓展,室外可以傳輸幾十公里、室內可以傳輸數十、幾百米。在網絡數據傳輸方面也有與有線網絡等效的安全加密措施。
3.無線網絡應用的環境及需求
隨著Internet應用的迅猛發展,以及便攜電腦、Wi-Fi手機、PDA(Personal Data Assistant)等移動智能終端的使用日益增長,無線網絡的發展和應用成為必然趨勢。隨時隨處自由接入Internet、能享受更多的業務、安全且有保障的網絡成為下一代網絡新的需求。在接入速率和適應環境上與3G技術互為補充的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無線局域網迅猛發展,成為新一代高速無線接入網絡。無線局域網被看作傳統有線網絡的延伸,在某些環境還可以替代傳統的有線網絡。與有線網絡相比,無線局域網有可移動性,設備安裝快速、簡單、靈活,適合應用在頻繁移動和變化的動態環境中,投資回報高等優越性。
二、無線局域網設計原則和技術需求
1遵循標準
無線局域網采用的技術支持應為國際標準或業界標準,不使用某個廠商的專用技術和協議,以保證網絡設備的互通性,有利于網絡的投資保護。
根據沙河一中的需求和無線網建設與設計原則,建議采用臺灣D-Link公司的無線交換局域網系統,完成無線局域網覆蓋項目。
2安全可靠
在網絡安全性方面,無線局域網系統要具有與有線局域網同樣要求的安全防護措施,無線網的安全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接入認證:具有支持多種用戶認證方式;
(2)數據鏈路的全程加密;
(3)具有無線電波監控能力,能提供無線入侵偵測和無線終端位置的追蹤功能。
具有提供智能化的無線電波自動調控與切換能力,以確保單個AP接入點在發生故障時自動切換到鄰近AP,不會影響無線的接入服務;具有支持熱備份的無線交換機的冗余備份機制。
3可擴展可升級
通過一個集中的無線局域網網管平臺實現對所有的AP功能的配置和管理,AP在提供無線接入的同時,也可進行無線入侵監控、無線電波傳輸分析。同時整個系統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進行規模上的擴展,擴展后所有功能和管理的模式保持不變。
4易管理易維護
在網絡管理方面,必須具有集中控管、智能調控、自動恢復、系統冗余等實用功能,使所建的無線網絡可以適應多種環境的變化,可動態地保證良好的應用效果。同時,還應支持多SSID,可以方便的把語音、視頻以及其他類型的數據的應用進行分開管理。
5技術需求
無線網絡的管理和控制
統一AP管理配置及設定,統一設定固件升級,無線網絡流量管理,報表及日志管理。
AP 的需求
1. AP支持VLAN劃分,以及多VLAN支持。
3.多SSID
4.加密
5. Radius 認證以及主流多種認證方式
6. QOS
7. 用戶無縫漫游
8. 動態負載均衡
9. 支持帶寬分配
10.客戶及辦公用戶不同策略身份驗證
無線網絡要覆蓋區域
兩棟教學樓和新老辦公樓及科技樓的區域。
三、 無線網絡安全保障
無線網絡的架設與規劃已為近來非常熱門的話題,無線網絡相關產品越來越成熟,而價格方面也非常地有吸引力,所以現在無線網絡的應用,在大多數的企業都可以看的到。 但是,無線網絡的方便性卻帶給企業在網絡安全上的另一個問題---"使用方便VS安全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