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神奇作用,保健13大重要穴位將會強身祛病
艾灸強身袪病不爭的事實,艾條灸操作方便沒有痛苦,長期堅持也有很好的效果,這里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常灸的一些穴位。
1、 百會穴:憂郁煩躁失眠點百會屬督脈的穴道,位于人體頭部,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端連線的交點處。取穴技巧:正坐、舉雙手,虎口張開,大拇指指尖碰觸耳尖,掌心向頭,四指朝上。雙手中指在頭頂正中相碰觸所在穴位即是。
作用:(1)按摩這個穴位,具有開竅寧神的作用,能治療失眠、神經衰弱;
(2)長期按壓這個穴位,有平肝息風的作用,能治療頭痛、眩暈、休克、高血壓、中風失語、腦貧血、鼻孔閉塞等疾患;
(3)長期按壓這個穴位,還有升陽固脫的作用,能治療脫肛、子宮脫垂等疾患。艾條灸5~7分鐘。
2、 風池穴:清熱醒腦還治感冒位置:屬足膽經經脈的穴道,位于人體的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大概與耳垂齊平。取穴技巧:正坐,舉臂抬肘,肘約與肩同高,屈肘向頭,雙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內,指尖朝上,四指輕扶頭(耳上兩側)。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1) 按摩這個穴位,具有醒腦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調理的功效;
(2) 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感冒、頭痛、頭暈、中風、熱病、頸項強痛、眼病、鼻炎、耳鳴、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3) 每天堅持按摩這個穴位,對高血壓、腦震蕩、面肌痙攣和蕁麻疹也有治療效果。艾條灸3~7分鐘。
3、攢竹穴:消除疲勞眼睛好屬足膀胱經經脈的穴道,在眉毛內側端,眼眶骨上凹陷處。
主治:(1)此穴對慢性結膜炎、淚液過多、眼瞼震顫、眼睛疼痛癥狀都有明顯的療效;
(2)按摩此穴,能夠緩解視力不清、眼睛紅腫等癥狀;
(3)長期按摩此位,對風熱、痰濕引起的腦昏頭痛、眉棱骨痛等具有明顯的調理和改善作用。艾條灸5~7分鐘。
4、 迎香穴:拋掉鼻炎和鼻塞屬手大腸經脈的穴道。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作用:(1)按壓迎香穴,能夠治療各種鼻癥, 如鼻腔閉塞、嗅覺減退、鼻瘡、鼻內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
(2)按壓此穴,對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等也有一定療效;
(3)在中醫臨床中,還利用此穴位治療面部神經麻痹或痙攣、面部癢腫、面部組織炎、喘息、唇腫痛等;配陽陵泉治膽道蛔蟲病。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鐘。艾條灸3~5分鐘。
5、 合谷穴:牙痛是病也不怕位置:屬于手大腸經經脈上的穴道,當拇指和食指伸張時,在*一、二掌骨的中點,稍微偏向食指處。
作用:(1)合谷穴為全身*大剌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痹疏風,行氣血而通經清瘀;
(2)能治頭面的各種癥狀,不但對牙齒、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還能止喘、療瘡等;
(3)長期按壓此位,對反射性頭痛、耳鳴、耳聾、扁桃體炎、視力模糊、呼吸困難、肩胛神經痛、失眠、神經衰弱等癥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4)能治療一些婦科系統的疾病,如痛經、閉經、催產等。自我按摩:每次按壓左右手各1-3分鐘。艾條灸3~7分鐘。
6、 內關元穴:按撫你的胃,體貼你的心屬手心包經經脈的穴道,在人體的前臂掌側,從近手腕的橫皺紋的中央,往上大約三指寬的中央部位。取穴技巧:將右手三個手指頭并攏,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這時右手食指和左手腕交叉點的中點,就是內關穴。
主治:(1)這個穴位對懷孕嘔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惡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腹瀉、痛經等癥狀,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2)長期按壓此穴位,對心絞痛、精神異常、風濕疼痛、胃痛、中風、哮喘、偏癱、偏頭痛、產后血暈、憂郁癥,具有明顯的改善和調理作用;
(3)長期按壓此穴,還能夠治療失眠、心悸等;配外關穴,治療落枕。艾條灸10~15分鐘。
7、 天宗穴:美體健胸按天宗屬于手小腸經經脈之穴道,在肩胛岡中點下窩的中央,或者肩胛岡中點下緣,下一寸處。
主治:(1)按壓此穴,具有疏通肩部經絡、活血理氣的作用;
(2)此處穴位,是治療女性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的特效穴位。按此穴位,對于乳房疼痛、乳汁分泌不足、胸痛也有明顯的療效;
(3)按壓此穴,能夠治療肩胛疼痛、肩背部損傷、上肢不能舉等局部疾病;
(4)長期按揉,還對氣喘等癥具有改善作用;自我按摩:穴位處有酸脹感,先左后右,如有人幫助,也可雙側同時按揉1-3分鐘。艾條灸20~30分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