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防腐檢測
1、涂層檢查與驗收:
①表面涂裝施工時和施工后,應對涂裝過的工件進行保護,防止飛揚塵土和其它雜物。
② 涂裝后的處理檢查,應該是涂層顏色一致,色澤鮮明光亮,無皺皮,起泡,流掛,漏涂等缺陷。
③涂裝漆膜厚度的測定,用觸點式漆膜測厚儀測定漆膜厚度,漆膜測厚儀一般測定3點厚度,取其平均值。
2、質量檢測
① 質量檢測根據設計規定采用抽樣檢測的方式進行。
②用目視逐根檢查。覆蓋層表面應均勻、平整、無氣泡、皺褶、凸瘤及壓邊不均勻等覆蓋層缺陷
③漆膜厚度用磁性測厚儀測定,在單節鋼管的兩端和中間的圓周上每隔1.5米測一點,漆膜厚度應滿足兩個85%:即85%的測點厚度達到設計要求,達不到厚度的測點,其*小值應不低于設計厚度的85%;
④用針孔檢查儀檢查針孔,如發現針孔,用砂紙砂輪機打磨補涂;
⑤漆膜厚度不足或有針孔,返修固化后應復查,不合格的要再次返修,直至合格;
⑥附著力檢查,使用硬質刀具在涂層上劃一個夾角為60的切口進行抽查,應劃透涂層直達基材,用膠帶粘貼劃口部分,撕掉膠帶事后觀察劃痕處,涂層應無剝落。也可有在同一條件下噴漆的樣板上進行檢查。 “鋼管無氣加熱噴涂成套技術”的先進性
“工藝一”至“工藝三”體現了傳統工藝普遍存在的涂裝缺陷,即涂膜嚴重“流掛”、擦傷、“泛白”等。而*新“工藝四”綜合地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并形成了完善的“鋼管加熱無氣噴涂成套技術”。該技術具有下列技術優勢。
(1)避免涂膜條狀或螺旋狀擦傷
九十年代后期,在國內*早由北京波羅努斯涂裝設備有限公司會同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的有關專家分析了鋼管涂裝的擦傷問題。當時的擦傷主要表現為鋼管表面寬40毫米兩條縱向全長的擦傷。針對當時引進國外的鋼管涂裝生產線采用涂裝前后輥道輸送,而且淋涂箱中部也安裝輥道的設計,雙方提出涂裝前部輥道后部采用同步鏈條輸送的傳輸方式進行無氣噴涂的技術方案。這一方案在二十一世紀初,由北京波羅努斯涂裝設備有限公司在大慶總機械廠油管分廠實現,并投入生產應用。通過實際應用證明,此工藝可有效防止鋼管的縱向擦傷,涂裝后只存在間隔600毫米分布的兩小點齒印,加上涂料本身的自愈性,所以形成的涂膜宏觀完整,用戶反映很好。進一步改進后的工藝(采取了噴涂前后段同步帶齒鏈條的分段輸送的工藝),使鋼管始終與鏈條的“V”形齒局部接觸,而且前后鏈條同步運動,保證了噴涂表面與支點之間的*小接觸,避免了輥道輸送條狀擦傷的弊病,涂膜美觀完整。目前該技術水平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在當前也是比較先進的。該技術不但先進而且成熟,已經在國內13條自動涂油線上得到驗證。至于螺旋帶狀擦傷的防止非常簡單,去掉螺旋輸送改為此辦法即可。
(2)克服“流掛”問題
“流掛”可分為五種類型:比重型、過厚型、低黏度型、特殊形狀型、接觸型。鋼管防銹涂料一般比重比較小,對于“流掛”的影響可忽略。鋼管“流掛”的主要類型是過厚型和低黏度型,次要類型是特殊形狀和接觸型。由于鋼管截面是圓型,接近流線形,所以涂料更便于流動,容易“流掛”,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克服。只有通過噴涂原始黏度較高的但加熱后黏度降低的涂料后,隨溫度降低恢復較高黏度的辦法,減少涂料在鋼管表面的流動以克服“流掛”。接觸型“流掛”是由于鋼管的支撐點接觸鋼管表面后,形成與鋼管表面近乎垂直的接觸面,導引涂料離開涂膜形成“流掛”。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過膜厚控制減少。所幸數量和面積很小,外觀影響甚微。
至于過厚型“流掛”由于形成原因是很多的,所以必須關注的問題也是很多這是需要控制的重點,必須保證以下幾點:
——鋼管必須保證一定的運行速度,而且能夠在一定范圍內調整。
——鋼管輸送必須是勻速運動。
——采用無氣加熱噴涂法,涂料的工作壓力可調整,同時壓力必須保持穩定。涂料的加熱溫度可以調整。
——噴嘴的型號通過實驗正確選擇,包括流量,噴幅寬度等參數。
——無氣自動噴槍對于鋼管圓截面的位置分布均勻,對于鋼管表面的角度和對鋼管表面距離可以調整。
——必須保證噴槍組中心與鋼管中心一致。
——排風風量風速與噴涂狀態必須匹配。
——噴嘴的工作狀態良好。
如果對于每一種規格的鋼管都認真調整好以上幾點,過厚型“流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問題是要建立完整的涂裝工藝管理制度,以保證品種更換時,技術調整工作的有序進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