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膿腫術后中藥坐浴的護理
肛周膿腫是細菌由肛隱窩侵入,經肛線導管入括約肌的間隙所致,是肛腸科常見病。肛周膿腫術后,患者一般出現傷口紅、腫、痛,有膿性分泌物。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對256例肛周膿腫術后患者采用中藥坐浴等護理,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56例中,男186例,女70例,年齡22~68歲。其中89例采用切開引流術,167例采用肛周膿腫根治術。術后中藥坐浴,住院時間7~21天。
2 治療方法
(1)將坐浴盆消毒后放在坐浴椅上。(2)取魚腥草15g,虎杖15g,苦參15g,五倍子15g,馬齒莧15g,芒硝10g,乳香6g,沒藥6g,蘇木10g,甘草10g加冷水2000ml,煎沸30min,將藥液盛入消毒過的浴盆內備用,每日1劑。(3)協助患者暴露臀部,若有創面覆蓋,則揭去敷料,坐在坐浴椅上進行熏浴。
(4)藥液溫度降至40℃時,協助患者洗滌臀部,清除肛周分泌物等污物。(5)病人臀部適應藥液溫度時,將臀部坐入盆內的藥液中,浸泡時間不少于30min。(6)坐浴完畢后,用消毒紗布擦干患處,再根據傷口情況進行換藥,換藥后覆蓋無菌敷料。
3 注意事項
(1)坐浴前應囑患者排凈大小便。(2)坐浴中的洗滌過程是重要的環節之一,要認真仔細,動作輕柔,以減少疼痛,清潔污物藥干凈徹底。(3)坐浴藥液必須嚴格掌握溫度。熏浴時,藥液加溫至蒸氣上沖,但不可過熱,避免燙傷皮膚、黏膜,也不可太冷,以免產生不良刺激。坐浴溫度以40℃為宜。老人、小孩熏洗時,更應隨時詢問病人感覺,掌握藥液溫度,避免燙傷事故。(4)坐浴中注意放松肛門括約肌,將藥液浸入肛門上4~5cm。(5)要注意觀察肛周局部,對中藥或膠布有無過敏現象。若局部出現紅腫、皮疹,應及時通知醫師處理。(6)冬季坐浴時,應注意保暖,夏季要避風。
4 討論
肛周膿腫術后,要密切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情況,嚴格無菌操作,結合應用抗生素及止血藥物。在控制感染及止血的同時,配合中藥坐浴是治療肛周膿腫術后紅、腫、痛、膿性分泌物的*佳選擇。中藥坐浴能使藥物直接作用于創面,借助熱力,促進血液循環加快,達到和增強消炎止痛、清熱解毒、排出膿血、祛腐生肌、大便暢通等作用,從而有利于創口早期愈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