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鵝產蛋前光照13小時逐漸延長到16小時。喂食次數:1月齡內應吃多少給多少,隨時給飼料,或每天從喂12次逐漸減少到3~4次。產蛋鵝每天定時喂3次,晚上10點鐘*好再少喂點,開產前兩周按母鵝數8~10只設一產蛋箱,或根據母鵝群數量統一設一個產蛋棚。各階段鵝只均應保證經常有足夠的清潔飲水。種鵝應每天上午9∶00左右、下午4∶00左右各下水洗浴配種1次約半個小時。每天清晨及時揀蛋。嚴禁打鵝和快速轟趕。另外要注意各齡鵝群體大小,尤其1~10日齡階段,群體越小越好,每群30~50只為宜,*多不超過100只,而且要隨時驅趕,防止集堆壓死。夏天注意防暑,冬季注意防寒。
八、注意事項與生產安全
在養鵝生產中還要注意衛生防疫,首先要消滅傳染病,其次是控制和減少普通病和寄生蟲病發生,降低發病率、減少死亡。疾病防治應從生產各個環節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首先是加強飼養管理,飼料營養要合理,青綠飼料要滿足,增強鵝體抵抗力,管理要精心,如育雛1~3日齡要有專人看護。二是要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嚴格衛生防疫制度,門前設消毒池和消毒箱,來往車輛人員要消毒(1%火堿水、生石灰等),飲、食用具每天要定時清洗,至少每周消毒1次。圈舍至少每月消毒1次,每日定時清掃。消毒藥品很多,如百毒殺、過氧乙酸、恩諾沙星、環丙沙星等。不準將來路不明的鵝帶入本場,本場售出的鵝一經離場,不準再回本場。平時要認真觀察鵝群,做到有病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治療。糞便、墊草、污物放于偏僻地方發酵處理。尸體要埋掉。三是做好預防接種,對養鵝威脅較大的傳染病"小鵝瘟",應在種鵝開產前1個月,給種鵝肌肉或皮下注射種鵝用"小鵝瘟"疫苗(按1∶100稀釋)每只鵝1毫升,15天后產生免疫力。如果種鵝未打過預防針,則應在小鵝出雛后18小時內皮下或滴鼻0.1毫升雛鵝用"小鵝瘟"疫苗,5天后產生免疫力。在鵝"蛋子瘟"病流行地區,應在種鵝開產前胸部肌肉注射1毫升氫氧化鋁甲醛滅活"蛋子瘟"菌苗。四是藥物預防治療,雛鵝1~3日齡或梅雨季節易發生腸道疾病的中鵝,可在飼料中加入萬分之三痢特靈治療量萬分之五或干分之三土霉素等藥物,預防腸道疾病。平時可不定期的用環丙沙星或恩諾沙星飲水預防或治療腸道疾病(按使用說明稀釋)。發生小鵝瘟疫情后,對雛鵝用抗小鵝瘟血清進行緊急防治,每只雛鵝皮下注射抗小鵝瘟血清0.5毫升,保護率可達98%,對發病雛鵝每只注射1毫升,15日齡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隔日重復注射1次,治*率為70%~85%。中鵝育肥前或生產鵝肥肝填飼前要驅蟲,驅絳蟲,如用吡喹酮,按每公斤體重5~10毫克,一次投服。或用硫雙二氯酚,按每公斤體重150~200毫克一次投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