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樹是我國出色的綠化美化樹種,早在1500年以前有一位南朝詩人梁江淹,他寫有《閩中草木頌》,共15首詩,《豫樟頌》是其中一首,對樟樹雄姿進行了生動的描述;“伊南有林,榧桂榧椒,下貫金壤,上籠赤霄,盤薄廣結,稍瑟曾喬,七年乃識,非日終朝”。南方各地特別一些大城市普遍用它作庭院樹、行道樹和公園綠化樹,栽到那里,就為那里增添了亮麗景色。它濃密的樹冠,猶如一把巨傘,夏日里可以遮擋強烈的陽光,冬天里可以擋住北來的寒風。它那油亮翠綠的樹葉,給人以爽心悅目之感,它四季長青,更能襯托出江南的旖旎風光。樟樹對二氧化硫有較強的抗性,并能在氟化氫氣體污染的地方生長。因此它是綠化廠、礦區的優良樹種,特別是有特殊污染源的廠礦,樟樹是不可替代的綠化樹種。據日本報道,樟樹對臭氧也有較強抗性。
在南方,它無論鄉村或城鎮,無論山區或平原,也無論名剎大寺和名勝古跡,都可以見到它的濃密翠綠的身姿,聞到它樟腦味的飄香,它營造了富有江南特色的景觀,它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陪伴著人類走過了漫漫歷史發展的長河,也為人類作出了大量貢獻,因此深受南方人們的喜愛。南方許多城鎮、村莊用樟樹來命名的也特別的多,如在江西至今還有30余處。樟樹市是全國有名的藥都,原名清江(在清江流域),因境內古樟樹而改此名。清代詩人查慎行游樟樹鎮后還寫下了一首詩:“瀟瀟下流棹歌聲,一曲清江見底清,老樹不知生意盡,尚憑古社占村名。”這里的老樹,是指古樟樹。據歷史記載,江西古時地屬豫章郡,唐人張守義說:“章,今之樟也”。今天的江西在春秋時,秦置九江郡,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九江郡為豫章郡,轄境相當全省,治所在南昌。三國時屬吳,才改豫章郡為江州。漢高祖六年設豫章郡,可見當時樟樹之多。在湖南用樟樹作地名也很多,如衡陽的樟木市,衡山三樟鄉,衡南的樟樹鄉,還有許多用樟樹來命名的小地各,如樟樹坳,樟樹庵,樟樹山,樟木村等等。
樟樹的壽命很長,千年以上的古樹巨木很多,分布也很廣。其數量之多,范圍之廣,壽命之長,樹圍、樹冠之大,恐為全國之冠。其胸圍和冠幅也可以和“世界爺”(世界著名的長壽樹紅杉)相媲美。我國人民歷來把古樹作為活的文物加以保護,許多地方的古老樟樹,都被當作稀物珍品記入縣志或家譜。如清同治《祁陽縣志·語溪》:記載一株“壽樟”,“高可十余丈,蔭庇數畝,大及數十圍”。為李唐所植,今仍保存,三人合抱。《南縣志備記錄》和《徐氏家譜》記載,南縣九都山原涂家老屋場,有一株“千年古樟”是南宋高宗時,任職(沅)江、華(容)的涂淑和手植,現仍枝葉繁茂。清嘉慶《善化縣志》和黃本驥《湖南文物志》載:岳麓監院后有一株“朱子樟”,相傳為朱熹手植,蔚然深秀,名“紫陽樟”,現不存。又在左側有一株“元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