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裝修避免漏水三部曲
最近,房屋漏水話題越來越熱。在百度知道里漏水相關提問約有230萬條,相關網絡新聞40余萬篇。記得去年有媒體報道香港2010年度當局接到房屋漏水投訴25000余次,高居房屋質量問題投訴第二位。內地有多少類似投訴?答案可想而知。
以前關于房屋漏水的資訊是比較少的。而如今,報紙、電視、網絡等各大媒體,關于建筑滲漏問題和漏水糾紛的新聞報道,隔三差五,層出不窮。“XX明星家里漏水”、“高檔別墅漏水”、“整棟全面漏水”、“十年漏水糾紛”……,關于漏水的遭遇,沒有最慘,只有更慘,“樓漏漏”、“十樓九樓”、“建筑癌癥”等網絡新詞亦頗受認同和追捧。
你說以前的房屋不漏水嗎?也有漏的,只是那時住平房的多,住樓房的少;住自建房的多,住商品房得少;那時裝修也簡單,漏了、滲了找點材料隨便弄弄,事情也就過去了。現在不同了,大家都是住的樓房,高檔裝修、整體衛浴,樓上樓下不相往來,一旦漏水、滲水,自家遭受損失不說,還很可能引來鄰里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再說,現在居住條件好了,誰還能容忍這滲漏之擾呢?
家庭裝修避免漏水三部曲之一:充分重視
筆者在防水行業從業多年,經常有朋友問到房屋漏水如何解決。分析緣由,大都是裝修時不夠重視,要么對防水處理不管不問,要么是沒選好材料,或者是施工不規范,更有甚者,根本不知裝修時再要做防水。個個后悔莫及。
確實,防水是隱藏工程,水會四處流淌,慢慢滲透,一旦洗手間漏水,要想根治,就必須掀掉表層的潔具、瓷磚等材料和設施重新處理,浪費時間、人力和財力,漏到樓下還涉及賠償問題,平添很多麻煩,甚至鬧出糾紛。
筆者認為,要想避免漏水,先要充分重視。只有足夠重視,才會花心思去了解,去弄清楚該怎么做,確保家庭防水處理到位,免除后患。倘若不管不問,也不監督,或者完全交給裝修師傅去弄,那漏水的可能性就大很多。
記得家庭防水行業的知名企業德高防水曾提出“防水是頭等大事”的觀點,雷邦仕防水也曾呼吁“防水與防火同等重要”,都是有道理的。那我們該如何重視家庭防水,從哪些層面去考慮呢?
首先,不能有僥幸心理。
確實,以前很多房屋沒做防水也沒漏水,或者只是隨便糊弄也沒出問題,有些人就覺得防水處理可有可無,或聽信不良師傅的片面之詞,買些便宜材料簡單施工。事實上,防水處理事小,漏水麻煩事大,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防水處理費用僅占裝修費的1%不到,而一旦漏水損失會多出好幾倍,更讓人焦頭爛額,何必要碰運氣?不如扎扎實實選好材料,監督師傅按施工規范做好施工,一勞永逸。
再有,要清楚裝修時二次防水的必要性。
大部分業主朋友購買的是毛坯房,國家規定開發商在交房前必須做防水,做檢查時也沒漏,很多業主朋友就以為防水沒有問題。事實上,因建筑施工行業多有詬病,防水行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情況普遍存在,真正初次防水處理完全合格的少之又少,往往交房之前就漏了,簡單補好,就當全然無事,交房一過,漏水問題就出現了。況且,就算初次防水沒問題,裝修時大都會改動房屋結構和管道,會破壞原有防水層,也會導致漏水。因此,建議業主朋友在做完改造和水電后進行二次防水處理,防水加強,免除后患。
另外,還要充分重視防水處理過程。
大部分業主朋友裝修都是交給裝飾公司或裝修隊,很多是包工包料,只管驗收。對于陶瓷、地板、乳膠漆、潔具、家具等材料和設備,金額大,影響美觀,業主朋友們普遍很重視,親自挑選品牌,細心監督。而防水處理涉及金額少,又是看不到的“非面子”工程,往往就不管不問了。當前防水市場很混亂,廠家參差不齊,產品五花八門,假冒偽劣不在少數,裝修公司和師傅的回扣也很普遍,且防水施工又起關鍵作用,假設遇上不負責任的裝飾公司和不專業的師傅,報了高價卻買劣質產品,或者施工過程不專業,入住時看不出問題,日子一久就漏水,到那時再四處找人為時已晚。可見,防水事小,卻豈能忽視?
所以,要想避免漏水,先要清楚二次防水一定要做,再重視家裝防水處理過程中的材料購買、施工規范和后期驗收等流程,這樣一來,家庭防水就能處理到位,避免漏水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