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藍天生態鵝業
電話:13382907666
QQ:2223202051
聯系人:嚴廠長
地址:江蘇省 宿遷市 沭陽縣 廟頭鎮
鵝重要疾病的防治
當前,嚴峻損傷養鵝業的疾病主要有:小鵝瘟、蛋子瘟、鵝副黏病毒和鵝禽流感等。
一、小鵝瘟
小鵝瘟是由小鵝瘟病毒引起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主要損傷20日齡以內的雛鵝,致死率高達90%以上,超越三周齡雛鵝僅少數發生,一月齡以上雛鵝基本不發生。
(一)臨床特征
臨床上見到的典型病狀是病鵝離群獨處,毛松頸縮,閉目呈昏睡狀,重者廢食;排黃綠色稀便,鼻孔周圍粘附有邋遢分泌物,死前發生頸部扭曲、兩腿麻痹或抽搐等神經癥狀。剖檢可見特征性的消化道病變,小腸中下段腸腔內有黃白色帶狀假膜,梗塞腸腔,構成栓塞狀物,質地堅實,形如臘腸;亞急性病例臘腸樣物十顯然顯,據此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有賴于采用肝、脾、胰等病料作病毒分離與鑒定。
(二)防制辦法
1。急切防治:雛鵝群一旦發生小鵝瘟時,立即將未出現癥狀的雛鵝隔離出飼養場地,放在清潔無污染場地飼養,并每雛鵝皮下注射高效價0。5—0。8毫升抗血清,或1—1。6毫升卵黃抗體,在血清或卵黃抗體中可適當加入廣譜抗菌素。每只病雛鵝皮下注射高效價1毫升抗血清或2毫升卵黃抗體。患病仔鵝每500克體重注射1毫升抗血清或2毫升卵黃抗體。
急切預防時,使用鵝副粘病毒病滅活苗進行免疫注射,比用油乳劑苗產生免疫力快。
2。免疫預防:
(1)種鵝免疫
若使用活苗,有兩種方法:
一次免疫法:種鵝產蛋前15天左右,用1:100稀釋的鵝胚化種鵝弱毒苗(簡稱種鵝苗)1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在免疫12天后到4個月內,鵝群所產蛋孵化的雛鵝能抵抗病毒感染,有較高的保護率。4個月后雛鵝的保護率有所降落,必需再次進行免疫。
二次免疫法:種鵝產蛋一個月以前用1:100種鵝苗1毫升進行免疫,產蛋前15天用1:10種鵝苗1毫升進行免疫,雛鵝的保護率可達到免疫后5個月。或在一次免疫法后100天左右進行第二次免疫,用1:10種鵝苗1毫升免疫,使免疫期再延5個月左右。
若使用滅活苗:單苗,產蛋前15—30天用小鵝瘟油乳劑滅活苗,每鵝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后15天到5個月內出炕的雛鵝均具備較高保護率;聯苗,種鵝產蛋前半個月左右用小鵝瘟和鵝副粘病毒病聯苗均具備免疫力。也可用叫、鵝瘟和鵝副粘病毒病二聯油乳劑滅活苗,或鵝副粘病毒病和鵝疫二聯油乳劑滅活苗進行免疫。
(2)雛鵝免疫
無母源抗體的雛鵝,可依據本病的風行狀況,在2—7日齡或10—15日齡進行首次免疫,雛鵝皮下注射鵝副粘病毒病油乳劑滅活苗0。3—0。5毫升。在免疫后2個月左右,再免疫一次,每仔鵝肌肉注射0。5毫升;經免疫種鵝的雛鵝在15日齡左右進行首免,2個月左右再進行一次免疫。也可用鵝副粘病毒病滅活苗,或鵝副粘病毒病和鵝疫滅活苗進行免疫。
小鵝瘟主要經過孵坊傳播,因此孵坊要做好各個環節的消毒。發生本病后應立即結束孵化,對全場徹底消毒后方可再孵。
二、鵝大腸桿菌病(蛋子瘟)
鵝的大腸桿菌病俗稱“蛋子瘟”,是由幾個不同血清型致病性大腸桿菌所致的產蛋鵝生殖器官疾病。主要發生于成鵝,但近年來育成鵝也時有發生。
(一)臨床特征
本病的發生與不良的飼養管理有密切關系,氣象冰涼、氣溫驟變、青飼料不足、維生素A缺少、鵝群過度擁擠、悶熱、長途運輸等因素,均能促進本病的發生和傳播。主要經消化道感染,雛鵝發病常與種蛋污染有關。成年母鵝群感染發病時,一般是產蛋初期零碎發生,至產蛋頂峰期發病*多,產蛋結束后本病也結束發生。風行期間常造成多數病鵝死亡。公鵝感染后,雖很少出現死亡,但可經過配種而傳播本病。
1。急性敗血型:各種年紀的鵝都可發生,但以7—45日齡的鵝較易感。病鵝精神沉郁,羽毛松亂,怕冷,常擠成一堆,一直尖叫,體溫升高,比正常鵝高1—2℃。糞便稀薄而惡臭,混有血絲、血塊和睦泡,肛周沾滿糞便,食欲廢絕,渴欲增長,呼吸艱苦,*后衰竭窒息而死亡,死亡率較高。
2。母鵝大腸桿菌性生殖器官病:母鵝在產蛋后不久,部分產蛋母鵝表現精神不振,食欲減退,不愿走動,喜臥,常在水面漂浮或離群獨處,氣喘,站立不穩,頭向下迂回,嘴觸地,腹部膨大。排黃白色稀便,直腸周圍沾有邋遢發臭的排泄物,其中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黃小塊。病鵝眼球下陷,喙、蹼干燥,消瘦,顯現脫水癥狀,*后因衰竭而死亡。即使有少數鵝能天然康復,也不能恢復產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