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會論議。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每朝會議,開陳其端,令人主自擇,不肯面折庭爭。” 宋 蘇軾《東坡志林·勃遜之》:“與勃遜之會議於潁,或言洛人善接花,歲出新枝,而菊品尤多。” 明 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袁可立報劉愛塔事疏》:“已會議于六月二十五夜先取復州,仍令高飛約定愛塔。” 清 孔尚任《桃花扇·辭院》:“這等又會議不成,如何是好?” 老舍《趙子曰》第二:“第三號里八圈麻雀叉完,開始會議關于罷課的事情。” 2. 有組織有領導地商議事情的集會。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一章:“一天中,第九工程隊的黨委委員們,坐在 嘉陵江邊的草地上,舉行黨委會議。” 3. 一種經常商討并處理重要事務的常設機構或組織。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部長會議。 含義: 會議是人們為了解決某個共同的問題或出于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進行討論、交流的活動,它往往伴隨著一定規模的人員流動和消費。作為會展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型會議特別是國際性會議在提升城市形象、促進市政建設、創造經濟效益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1)有組織有領導地商議事情的集會:全體~ㄧ廠務~ㄧ工作~。 (2)一種經常商討并處理重要事務的常設機構或組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ㄧ部長~。 (3)網絡用語,指一種軟件,能使許多用戶參加進去,以半公開書面形式交談,這種交談可以是實時的(如在IRC頻道中)也可以是非實時的(如在Usenet新聞組中)。
編輯本段涵義
會議,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它既可以作為一種經常商討并處理重要事物的常設機構或組織的名稱,也可以被用來表示有組織、有領導的民主協商和決定某些事項的臨時性集會,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開會”。在后一種含義上,會議和會是同義詞,都是指人們的一種活動方式。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社會信息量的不斷增長,會議已成為現代社會開展政務、經濟、文化及其他活動的一種重要方式。
編輯本段簡介
所謂會議,是指人們懷著各自相同或不同的目的,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進行信息交流或聚會、商討的活動。一次會議的利益主體主要有主辦者、承辦者和與會者(許多時候還有演講人),其主要內容是與會者之間進行思想或信息的交流。 現代會議早已超出了單一的政府會議的格局,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很多都是直接帶有商業目的并能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的,如各種高峰論壇、專家培訓會議等。會議的一般操作原理為:會議的主辦者制訂舉辦會議的計劃并委托給承辦者,承辦者(可以是專業會議組織者即PC0、公司的會議與獎勵旅行部等)將圍繞既定的主題進行精心設計,并在市場上聯系會議的買家(即目標與會者,)、相關人員(如政府官員、演講嘉賓等)及舉辦場所,*后自己接待會議,或將業務分包給會務公司。 國際會議是*重要、*有影響的會議。目前國際上對國際會議認定的權威組織主要有ICCA和UIA等,由于每個組織所規定的標準有所不同,會造成認定或統計上的偏差,因此,對這些組織標準的明確劃分是研究國際會議發展趨勢的前提。 1.ICCA國際會議標準 ICCA,TheInternationalCongress&ConventionAssociation,即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創建于l963年,是全球國際會議*主要的機構組織之一。現有成員數目已經超過了720個,涉及近80個國家。在會議領域內,它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協會。 ICCA規定的國際會議標準有3個:①至少有50個參加者;②定期組織舉行會議(不包括一次性會議);③必須在至少3個國家舉行。 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國際會議中心、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都是它的會員單位。目前,在國內見到的有關國際會議的統計數字,大部分來源于ICCA的統計資料。 2.Un國際會議標準 UIA,UnionofInternationalAssociations,即國際社團組織聯盟,創建于l907年,是全球國際社團組織*主要的機構組織。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曾經是該組織的會員單位,由于“臺灣問題”,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退出了該聯盟。現在國內很少使用UIA的統計數據,所以這個組織在國內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但在國際上,它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國際會議組織。 UIA規定的國際會議標準有4個:①至少有300個參加者;②國外參加者至少占總量的40%;③參加會議的國家至少有5個;④*短會期為3天。 3.我國尚無國際會議的權威統計標準 據國家有關文件的規定,來自3個或3個以上國家或地區(不含港、澳、臺地區)的代表參加,以交流為主要目的而舉辦的研討會、報
告會、交流會、論壇及國際組織的行政會議,可稱之為國際會議。鄭州會議公司負責人:王 沖15238007293
電話:0371-65529509
公司網址:http://www.zzhwhz.com
http://www.zzhwhz.cn
http://www.henanmeeting.com
地址:鄭州市紫荊山路1號華欣商務903室1116室(紫荊山百貨大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