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于上周末披露招股說明書的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郵速遞)將于今日(5月4日)上會審核。招股說明書顯示,中郵速遞擬首發不超過40億股,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120億股,擬募集資金99.7億元。如一切順利,將成為今年來A股募資*大的IPO,中郵速遞也將成為我國快遞*一股。不過,對于該公司國內速遞收入增幅低于整體水平、控股股東以及旗下11家子公司合計虧損1.38億元等問題,則令市場為之擔憂。
1、速遞增速連續3年低于行業水平
招股書顯示,中郵速遞的主營業務分為速遞和物流兩大業務板塊,其中又以速遞業務占絕對比重,從近三年營收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看,速遞業務分別為86.66%、85.53%、85.26%;而物流業務分別僅占13.34%、14.47%、14.74%。本次的募集資金也基本圍繞上述兩項業務,即主要投向速遞物流郵件處理中心、購置飛機、購置運輸車輛、購置航材、補充營運資金等30個項目。
根據國家郵政局去年7月發布的《郵政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計劃2015年快遞業務量由2010年的24億件增長至61億件,年均增長21%,快遞業務收入比"十一五"末增長1.5倍,由2010年的575億元增長至1430億元,年均增長20%。
然而,同樣來自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卻顯示,過去三年,中郵速遞的國內速遞業務增速明顯低于行業整體水平。2009年-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分別實現業務收入479億元、574.6億元和75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3%、20%和31.9%,而中郵速遞的國內速遞業務同期增速則分別為14.51%、12.88%和16.36%,不僅明顯低于行業增速,而且增速之差距越拉越大,從2009年的相差不到3個百分點已經拉大至2011年的相差15個百分點以上。
雖然招股說明書中中郵速遞辯稱,主要是由于公司收入基數相對較大,并且公司主要通過直營方式經營快遞業務,使擴張速度低于加盟模式。同時,公司強調收入與利潤并重,因而放棄了一些不盈利的業務與市場。上海到衡水物流
但業內人士也指出,上述數據顯示出以順豐為代表的民營快遞公司給中國郵政這種老國企帶來的強有力的沖擊,如果中郵速遞的核心業務持續和競爭對手拉開差距,未來公司將失去賴以支撐盈利增長的可靠業務。更多文章推薦:(http://www.hengxingw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