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塵土飛揚。碧碧綠的場地,環以紅彤彤的賽道,踩在腳上柔軟而有彈性。塑膠跑道、塑膠操場,漂亮的校園一景,竟然被戴上了“有毒”“有害”的帽子,有的學生還因此發生了頭暈、嘔吐、流鼻血等癥狀。近段時期,這樣的新聞不斷出現。
讓孩子們在一片干凈的操場上開心玩耍,就真的那么難嗎?塑膠跑道為何惹禍不止呢?
操場“傷害”并非個案
近年來,塑膠跑道因其質地平整、色彩鮮艷、彈性度高等特點,已逐漸取代傳統的土質跑道,成為大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標配”設施。本市一所初中校長說,他們學校的操場在3月份時動工翻修,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煥然一新”,但投入使用沒多久,就有學生出現嘔吐、頭暈等“中毒”癥狀。為此,學校老師還拿了幾塊跑道“切片”去專門機構做鑒定,得到的回答卻十分模糊,主要是“標準”還不完全明晰。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鋪設塑膠跑道的地方有很多,不僅是學校,還有體育場、公園、居民小區甚至人行便道,但為什么唯獨學校反映最強烈呢?照理說,為學校做工程,一般來說質量是要好于其他地方的。在采訪中,有校長提出了另一種“猜想”。他說:“如果是要造一個體育場的話,工期起碼要一年,等投入使用時,味道早已散盡。但學校改建的時間卻很短,大多是在暑假里進行,而且,這兩個月里又往往會遇到臺風、大雨等天氣,真正留給施工的時間很短,所以,9月1日開學后,校園塑膠場地異味濃烈的問題就會十分普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