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技術
聯系qq2530440988 電話15256758822
(一)選地、整地 半夏根較短,喜水、肥,以選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為宜。整地前,每畝施腐熟的圈肥或土雜肥2500~4000公斤、過磷酸鈣15~25公斤,混合堆漚后做基肥,深翻20厘米深,耙細整平,做1.2米寬的高畦或平畦。前茬可選豆科作物,也可和玉米、油菜、果、林等進行套種,在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也可種植。
(二)繁殖及種植方法
1、塊莖繁殖。兩年或3年生的半夏萌出的小塊莖,可做繁殖材料。在半夏收獲時選取直徑0.7~1厘米的小塊莖做種,并稍帶些濕潤的沙土,儲藏于陰涼處,以待播種。春季日平均氣溫在10℃左右即可下種。此方法能使塊莖增重快,當年就可收獲。在整好的畦內進行雙行條播。其行距20厘米,株距3厘米,溝深4~5厘米,每畦開四溝將種莖交叉放入溝內,每溝放兩行,頂芽向上,覆土摟平,稍加鎮壓,每畝用種110~125公斤。也可在9月下旬進行秋播,方法與春播相同。
2、珠芽繁殖。母塊莖抽出葉后,每一葉柄下部或葉片基部可長出1個珠芽,直徑0.3~1厘米,兩端尖、中間大。5~6月選葉柄下成熟的珠芽,
在整好的畦內按行距15厘米、株距3厘米,栽到3厘米深的溝內,栽后覆土。當年可長出1~2片葉子,塊莖直徑1厘米左右,翌年秋天可加工入藥,小的可繼續做種用。
3、種子繁殖。夏秋季節半夏種子成熟時,隨收隨種。也可將種子儲存于濕潤的細沙土中,到翌年春季,按行距15厘米,開2厘米深的溝,將種子撒入溝內,摟平保濕,當溫度上升到14℃時即可出苗。利用種子繁殖的方法,在種子播種后3年才能收獲,生產中較少采用,但在繁殖材料缺乏及引種時可采用此法。6月中旬播種新鮮的半夏種子,10~25天出苗,出苗率80%左右,種子發芽適溫22~24℃。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半夏行間的雜草用特制小鋤勤鋤,深度不超過3厘米,以免傷根;株間雜草用手拔除。
2、施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要追肥4次。*一次于4月上旬齊苗后,每畝施入1:3的人畜糞水1000公斤。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畝施入1:3的人畜糞水2000公斤。第三次于8月倒苗后,當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脫殼重新長出新根時,每15天用1:10人畜糞水澆1次,直至出苗。第四次于9月上旬,每畝施入過磷酸鈣20公斤、尿素10公斤,以利于半夏生長。
3、培土。6月1日以后,由于半夏葉柄上的珠芽逐漸成熟落地,種子陸續成熟并隨佛焰苞的枯萎而倒伏,所以6月初和7月要各培土1次。取畦邊細土,撒于畦面,厚1.5~2厘米,以蓋住珠芽和種子為宜,稍加鎮壓。
4、水分管理。半夏喜濕潤,怕干旱,如遇干旱,應及時澆水。夏至前后,氣溫升高,天氣干旱時7~10天澆1次水;處暑后,氣溫漸低,減少澆水量,要保持土壤濕潤和陰涼,可延長半夏生長期,推遲倒苗時間,增加產量。若雨水過多,造成土壤中氧分缺乏,應及時排水。
5、摘花蕾。除收留種子外,為使半夏養分集中于地下塊莖生長,一般應于5月抽花葶時分批摘除花蕾。
6、地膜覆蓋。為了使半夏早出苗,延長其生長周期,提高地溫,增加產量,早春可采取地膜覆蓋等措施進行處理。種子播種時也可采用覆蓋麥草及作物秸稈等方法來保持畦間水分,以利于出苗。地膜覆蓋在苗高2~3厘米、種子70%以上出苗時可揭去地膜或除去覆蓋物,以防止因膜內溫度過高而烤傷小苗。采用地膜覆蓋的方法可使半夏提早15天左右出苗,也可促進其根系生長,防止土壤板結,提高產量。
7、套種遮陽。半夏在生長期間可和玉米、小麥、油菜、果、林等進行套種。這樣一是可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收入;二是其他作物也可為半夏遮陽,避免陽光直射,延遲半夏倒苗,增加半夏產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