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樹苗,白檀香苗能夠存活的基本條件和要求:
極端低溫(-1℃以下)和低溫的持續時間是制約檀香生長的主要因素。因此,發展檀香的適宜氣候區,*低氣溫多年平均應不低于0℃。積溫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熱量的重要指標,日平均氣溫≥10℃積溫被廣泛用做熱帶作物熱量條件要求指標。根據各試種點的資料,年日均溫≥10℃的積溫達6000℃即可滿足檀香生長的要求。檀香樹喜陽怕澇,主要生長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山地。目前在中國地區的廣東南部、廣西南部、海南和福建部分沿海地區可以種植。可以采取簡單的分辨方法:只要可以種荔枝、香蕉、木瓜的地區,基本上都可以種植檀香。在中國可以種植的省份有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福建及貴州、四川、浙江等部分地區。根據各試驗點的觀察,凡香蕉、木瓜、荔枝、菠蘿蜜、芒果等熱帶果樹和雞蛋花、一品紅等觀賞植物能正常給檀香寄主伴生生長、基本不受寒害的地方,檀香就能安全過冬。
檀香樹苗的種植技術要求總結如下:
1、根據檀香的生長特性,*好選擇坡地種檀香苗,因為檀香怕積水,而坡地的排水比較好,同時又可以利用地形高差減少寄主的遮陰。
2、在相同的氣候條件下,土壤是檀香生長優劣的重要因素。土壤是檀香賴以生存的基礎。種植檀香的土壤必須排水良好,以疏松、透氣為佳,土壤的深度決定檀香及其寄主根系的營養空間,并能直接影響林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層淺薄,檀香生長不良,很難成材,如果寄主植物也生長不良,會導致檀香最終死亡。
3、檀香根系最忌積水,即使短期積水也會引起根系腐爛,導致檀香死亡。因此,地下水位在1m以內或雨季可能積水的地方均不宜種植檀香。
4、檀香全年都可以下地種植,但是對初次種植者,我們多推薦春季的三至五月前后和秋季的九至十月。當然,在氣溫較高的地區,春季定苗期可延長為四個月左右,秋季定苗期則可延長到冬季寒冷到來之前。也就是以常溫13~35℃的原則為選擇幼苗移植下地定植的時間。如果夏季定植,需選擇早晨或黃昏時間以避免陽光暴曬,淋透定根水。周邊應有部分陰遮,防止灼傷。
5、種植檀香的*一年每月應檢查一次,要保證檀香苗有充足的陽光,寄主不足時則及時補種,通常建議在成長期每年追肥三次左右,對檀香及寄主的施肥(著重給寄主施肥)的原則是前五年適當施肥,五至八年減少施肥,八年后不施肥;適當除草、松土、修枝。
6、氣溫變化、環境不宜和管理不善,均會引起病害和蟲害的發生,措施得當可有效的防治。可以采用光譜殺蟲燈;放養寄生蜂等天敵;春夏多蟲季節加強使用農藥。
檀香苗,檀香樹苗,紫檀苗白檀苗的撫育管理:
(重點是頭3-4年的管理,主要工作如下)
1、除草松土。每年除草和淺松土2-3次,清除雜草對檀香和寄主的影響,并減少病蟲為害。
2、巧施追肥。定植后20天左右,待新枝發出,淋一次稀薄糞水或1:400-500濃度的復合肥水,促進早生快發。結合除草松土,每年追肥2-3次,開溝施于苗木滴水線周圍,施后復土。苗小時施復合肥20-25克/株,大時則需復合肥200-300克/株,施肥*好是有機肥和化肥混合施用。3-4年后,植株長大,根系擴展,一般不必單獨給檀香追肥,結合果樹管理,在果樹與檀香間開溝追肥即可。
3、寄主的配置、管理。檀香袋苗一般已帶有短期寄主蓬萊松(假蒿),沒有的應即在檀香株旁補種。檀香定植后或第二年春季,應在檀香植株周圍50-60厘米處播種幾叢山毛豆或木豆作中期寄主。中短期寄主,只能作檀香的下層植物存在。因此,寄主小時,要除草施肥促其早生快發,寄主生長好,檀香才能茁壯成長。但當寄主過高過密,對檀香造成蔭蔽時,則又妨礙了檀香的生長,必須及時修剪、矮化,保證檀香的通風透光。中短期寄主,一般可與檀香伴生2-3年,即隨著檀香的成長被寄生死亡,對死亡枯干的枝桿,應及時清理出園。果樹既要生產水果,又是檀香的長期寄主之一,除了按常規修枝整形和管理外,對行間的枝葉,還要適當的短縮,保證檀香有一定的生長空間。檀香旁的簕樹,也要隨時修剪和短伐,以免遮蔽檀香。
4、檀香的修枝整形。檀香的分枝能力較強,必須適時修枝整形,才能獲得良好的干材。幼樹期,當側枝萌發后有了3-5對葉片時,即應摘除其頂芽,以確保主株的伸高和增粗。隨著植株的成長,則自下而上,分期分批貼樹干剪去下層側枝,努力培育3-5米粗壯、無分枝的主干,并減少對果樹的蔭蔽,使全園形成層次分明,疏密有致,通風透光的林相,爭取果樹收果和檀香正常生長的雙贏。
5、排水防風。檀香根系較淺,根吸盤幼嫩,最忌積水,同時,幼齡樹株高莖細,抗風力差。因此,大風雨后,必須及時排除園中積水,對倒伏值株及時扶正和培土加固,并清除斷枝爛葉,使檀香盡快恢復生長。混種于檀香行中的降香黃檀、印度黃檀、鐵刀木等,其管理可參照檀香管理同時進行。但長至3-4米高即應截頂,并加強修剪,以免影響果樹和檀香生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