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市場的主體,自然也是理財的主體,理財目標應成為理財主體的行動目標。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應是股東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財富*大化。它的內涵是處于均衡狀態的出資者權益與其他利益相關者權益的共同發展,從而達到企業或企業財務管理在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上保持平衡。這是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理性選擇,也是適應我國國情的財務管理目標。這樣的定位既充分體現了所有者的權益,又有利于保障債權人、經營者和職工等的利益。
企業所有者投入企業的資本是長期的、不能隨意抽走的,所有者履行的義務*多,承擔的風險*大,理應享有*多的權利和報酬。實現所有者權益價值*大化,可以充分保障所有者的權益,是對所有者權利與義務對等的一種認同。企業經營者的利益與所有者權益是息息相關的,經營者若要得到豐厚的報酬和長期的聘用,就必須致力于實現所有者權益價值*大化,以博得企業所有者的信任與支持。
企業職工的利益同樣與所有者權益關聯著,如果企業經營不善,所有者權益價值*大化無法實現,職工的收入福利就會受到影響,如果實現所有者權益價值*大化,必然會使職工的收入福利首先得到改善。
從產權理論分析股東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財富*大化目標。企業權益資本是所有者的長期投資,短期的暫時的權益資本增值*大并不是所有者所期望的。實現所有者權益價值*大化,要求權益資本增值長期*大化,需要考慮未來不同時間取得的等額投資收益因時間先后而導致的不同現值,體現預期投資的時間價值,并在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基礎上,注重企業長遠利益的增加。實現所有者權益價值*大化,不僅要考慮眼前的獲利能力,而且更要著眼于未來潛在的獲利能力,既要規避風險,又要獲取收益,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均衡,從而取得競爭優勢,滿足企業不斷生存發展的需要。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必然選擇是股東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財富*大化。這個目標的關鍵還在于股東與其他利益相關者權益均衡點的度量。從以上的邏輯分析可以看出,出資者對其權益的讓渡是以其總體效用的增加為目的的,如果分權導致了其總體效用下降,出資者必然采取策略應對直至關閉企業,使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權益都將受損。因而股東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均衡點由股東的邊際效用決定,其邊際效用為正值,呈下降趨勢,并以零為極限。從這個側面也同樣說明了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應是股東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權益*大。
這一理財目標更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我國雖然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但國有經濟仍占主要地位。在國有經濟中,企業的行為主要受國家利益與公司社會責任的雙重制約,利益相關者財富*大符合國家利益的要求。另外,現代企業制度在我國有著獨特、復雜的發展歷程,我國企業更注重職工的利益和權利,強調社會財富的積累,強調各方利益,從而實現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符合我國經濟改革與建設的基本要求,而股東財務富*大化符合這些要求。金蝶k3軟件(http://www.shjinde.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