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供應山西國槐種子,漢中國槐種子,西安國槐種子,聯系人,王興偉,手機;15035022122那道峽谷的風浩浩蕩蕩,從樹稍直撼到了林子的深處。 深深的峽谷里住著一戶張姓人家。他們是住在谷畔的,傍著工人療養院的院墻,或者說療養院的院墻傍著谷畔。那是療養院總務科長的家。 工人療養院里沒有療養的人了,不是季節的問題,而是人們都在忙更重要的事情,將療養的事給荒疏了。偌大的一個療養院里因為沒有人療養,醫生護士沒有事情做,院里便封了鍋爐停了灶,工勤人員也閑了。沒有事情做的人們各忙各的事情去了,譬如女人們在家里打打毛線串串門說些悄悄話纏纏老婆舌頭,男人們喝喝酒逛逛街看看熱鬧,那時候街上的熱鬧很有點兒看頭的……再譬如王小(方言:男孩兒的意思。發sao,且帶兒話音,)在這段時間到峽谷里爬樹采洋槐樹種子。療養院的勤雜工大都是在當地招的工人,是附近的山民轉成工人的,因此他們除了療養院的工作之外不會沒有事情做。洋槐樹種子可以用來治理黃河,據說洋槐樹這種樹的根在地下的盤結能力強,可以加固堤壩。同時樹種也比較容易成活,只要將種子撒在地面上,自然條件適宜了就可以成林,所以國家以每市斤一元錢的價格收購。王小家里的人大都是靠太平山生活的,他家的周圍鄰居也大都是做與山林有關系的工作。靠山吃山,每到秋冬季節大家就結伙到山上采洋槐樹種子,這是除了做工的正常收入之外的一部分很可觀的收入。樹種子是從樹上種角比較集中的細樹枝上,連枝帶種角一起折下,然后一個角一個角剝開,將里面的種粒剝出來,一個種角也就有五六粒七八粒而已,一天也能剝一斤半斤的樣子。積攢多了在療養院門前的柏油路面上曬干了用連枷打,比農民在場圓打麥子要好多了。那大多是秋天,種子多且種角新鮮需要曬,打種子的場面便成了規模。 王小在沒有療養人員的那些日子里,為家里很采了些樹種子的。他家采樹種掙錢一個重要目的,是為哥哥造房子準備娶媳婦。那個秋冬他們全家動手掙了不少錢,父親只給王小買了兩雙鞋,是那種軍用黃膠鞋。他喜歡那種鞋,因為結實耐穿。可惜的是那年他的腳長的太快了,穿了沒多久,腳的大拇指就將鞋的前面穿了個洞探了出來,而鞋幫和鞋底還好好的,真是可惜了。王小那年十六歲。 王小在療養院的伙房工作,他負責做饅頭,每天從和面做成饅頭到蒸熟了要完成十幾籠屜的任務。有時候前面缺人手了他也到櫥窗上幫幫忙,替賣飯的拿拿饅頭之類。無論是療養者還是院里的工人,一律用飯票買飯吃,糧食是有計劃的,每人一個月三十斤的定量,按國家計劃規定,城鎮居民的粗糧和細糧計劃比例是50%,也就是每個月每人只有十五斤細糧,其余的就是粗糧了,大米、玉米面、地瓜面不等。在療養院里雖然分了療養員灶和職工灶,療養員的糧食供應計劃可以到指定糧店買出百分之百的細糧,而院里的職工計劃則只能百分之五十,可是職工們也跟著療養員沾點光,在保證療養員供應的基礎上,將部分粗糧同療養人員的細糧混在一起,譬如做稀飯用大米或玉米面,再是可以給一些南方人做米飯,那時候在北方大米還屬于粗糧,所謂保障供應就是將粗細糧進行調劑。這樣職工們可以將省出來的部分細糧吃掉。王小在療養院里工作覺得最滿意的就是能吃飽,且吃的好,頓頓都有細糧吃。這就同沒有他這個條件的其他人不一樣了,個頭兒眼見得往上攛,很快就要超過他哥哥了。他哥哥在山上整天割草栽樹扛木頭,勞累使他沒有長多高就不再長了,由于個頭矮的原因,已經二十五六了,還沒有說到媳婦。王小的哥哥是園林局的工人,中山公園雖然在城市的邊緣上,可他哥哥觀念不見得就比城市人落后到那里去,城里的年輕人由于都在鬧革命,婚姻問題都被放在了運動后期解決。可他沒急他父親卻急得不行了,說再拖人的年齡大了會出毛病的。王小家兄妹四個,大姐比哥哥還小三歲,已經結婚并且有了兩個孩子。這就由不得王小的父親不急。 因為是國家計劃內的事業單位,雖然可以不到療養院上班,而工資照發,讓王小覺得最不高興的是療養院停了大灶,他撈不著吃饅頭和白米飯了,每天在家里要對付玉米面餅子,他說那玩藝兒剌嗓子,就是難以下咽的意思,他父親一看到他那付不愛吃的樣子就摔筷子,說你燒包,干了幾天療養院就不知道你是誰了,你娘用什么把你喂成了這么大個人?還不是地瓜干嗎?現在有苞米面吃了你還嫌剌嗓子,傷天理啊!說開天辟地的時候,麥子是長雙穗的,每年打下的糧食吃不了,人們的生活非常富庶。天上的玉皇大帝想了解人們在地上的生活情況,派一個天神到人間四訪。那天神打扮成一個乞丐,來到一家人家討飯,那家女人正在鍋灶上烙餅,她烙好了一個熱乎乎的餅放在她孩子的屁股下面讓孩子坐著,天神向她乞討時,她卻很不耐煩地將天神趕走了。天神回到天庭,匯報了他所遇到的情況,玉皇大怒,將雙穗的麥子改為單穗,且降臨了許多自然災害,讓人們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