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的流行特點及治療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這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綜合征,被國際獸疫局定為*類傳染病,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不僅是雞,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鳥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體的類型,禽流感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類。非致病性禽流感不會引起明顯癥狀,僅使染病的禽鳥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癥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出現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為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雞群常常“全軍覆沒”。
一般情況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類發病。但是1997年香港禽流感曾使12人患病,其中6人死亡,這種情況雖屬少見,但是從另一角度看禽流感病毒可能會直接引起人類流感暴發。因此,控制禽流感的發生變得更加重要,它已經成為公共衛生的一個部分。
www.jiuyingsw.com
禽流感的流行特點
1 發病季節
家禽中雞、鴨較常發生,該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主要發生在冬春和秋冬交替季節。禽流感不同的毒株,有不同的傳播方式,快慢不一樣,引起發病面積大小也不一樣。
2 易感動物
許多家禽和野禽,對本病均有易感性。根據有關報道,目前已從50多種禽類,包括雞、鴨、火雞、野雞、野鴨、珍珠雞、鵪鶉、鵝、觀賞鳥類、候鳥(尤其是水鳥)等分離出禽流感病毒。本地的鷺鳥也曾檢測到禽流感病毒。
3 傳染來源
主要是患病家禽的相互傳染,另外野鳥和水禽也是疾病的傳染源。
4 傳播途徑
禽流感主要通過水平傳播,即通過易感禽類與感染禽類的直接接觸或與病毒污染物的間接接觸
臨床癥狀
臨床癥狀出現一些新特點,而且該病易于與其他疾病混淆,或多發,或共發,或繼發,常常需要加強鑒別診斷。發病時間*新城疫快幾小時,*慢3~4天。呈暴發性發病,幾天就可導致全群感染發病。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采食量減少,呼吸道癥狀明顯,呼嚕、咳嗽、甩鼻、流淚,呼吸次數增多,腹式呼吸。頭和顏面部腫脹、冠髯發紫,腳鱗呈藍紫色,腿部點狀出血。眼、鼻腔積有分泌物,常流淚。頭部、臉部腫脹,一側或兩側眶下竇腫脹。雞冠、肉髯發紺或壞死。脛部、足部和頭部出血。食欲、飲欲減退。垂危時,食欲、飲欲均廢絕。下痢,拉白色或黃色呈粥樣稀糞。
病程長的禽,可出現彎頭、轉圈、麻痹和癱瘓等癥狀。產蛋雞、產蛋鴨、產蛋鵝等在開產期或產蛋期可引起產蛋率顯著下降15%~90%不等*導致整群產蛋率下降或產異型蛋(軟殼蛋、粗殼蛋、薄殼蛋、無殼蛋、畸形蛋、小蛋)或不產蛋,孵化率也顯著下降。卵泡變性、萎縮、充血,輸卵管內有白色糊狀物或蛋清樣物質。軟皮蛋、褪色蛋、畸形蛋增加。數周后死淘率顯著升高,產蛋率恢復上升緩慢,均不能到高峰期水平。
病理變化
心內外膜、腿胸肌、胰腺邊喙、胸骨內側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腺胃、肌胃交界處出血,腺胃乳頭潰瘍出血,腺骨粘膜上有濃性分泌物*肌骨內膜極易剝離,肌肉處有出血斑,泄殖腔出血。胸腺出血或萎縮。氣管充血,喉頭出血。
防治措施
1 加強防范
首先防范與野鳥接觸。禽流感病毒主要是由候鳥遷移傳播。因此,自亞洲暴發禽流感以來,每臨秋冬,我市都非常警戒。在候鳥聚集地設立觀測站,及時了解候鳥的生活動態。
2 阻止流感病毒的傳入
每個養禽場都要貫徹好衛生防疫制度,根據禽流感的流行特點,貫徹好衛生防疫制度,避免家禽和野生鳥類接觸,尤其是避免與水禽如鴨、鵝、野鴨等接觸。
3 加強疫苗注射
因為本病血清亞型多,而且各地流行的血清型差異比較大,血清型不對疫苗免疫不起作用,我市主要以H5N1型禽流感疫苗進行免疫。每年組織春防突擊活動和秋冬季重大動物疫病防疫行動。
4 消毒制度
按照消毒程序做好消毒前的準備工作。養禽場的金屬設施設備的消毒,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養禽場圈舍、場地、車輛等,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噴灑等消毒方式*養禽場的飼料、墊料等
5 嚴格飼養管理制度
無論是發生禽流感或沒有發生禽流感,都應對養禽場生產區設立消毒設施,對進出車輛禽場人員參觀要進行嚴格的消毒。定期對禽舍及周圍環境進行消毒*定期消滅養禽場內有害昆蟲如蟻、蠅等和鼠類,對死亡禽類必須焚燒或深埋。養禽場堅持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在引進禽種及其產品時,一定要來自無疫病的養禽場,做好禽類飼養管理
6 藥物治療方案
當病情死亡嚴重時,用殺毒肽加頭孢注射一次,24小時見效,再用殺毒肽飲水一次,3天可控制大面積死亡*相對病情較輕的,用殺毒肽飲水,3天可控制死亡。
新肉雞溫和性流感的有效防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