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目前溫州企業中20%已經處于倒閉或者半停產狀態。嘉興市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周家浩說,嘉興食品企業一共有720多家,目前起碼有20%處于停工或半停工狀態。
記者在溫州多家鞋廠走訪時發現,一半以上鞋廠已經放假。“往年是老板拖著員工不放假,現在很多鞋廠上個月月底就放假了,剩下的估計也就只能撐到這個月月底。”溫州豪特鞋業有限公司車間主任陳上軍說。
部分中小企業生存困難加劇了員工的不安全感。來自貴州畢節的王英平因為原先工作的鞋廠放假,轉而來到溫州玉百合鞋業有限公司做分碼工。在她看來,現在的工作是做一天算一天,也不知道企業什么時候會倒,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因為沒有訂單賺不到錢。
在溫州雙嶼鎮一帶鞋廠工作的殷立平、何勇、劉永萍等多位工人表示,回家過完年,就不一定過來了。“這邊生意淡、訂單少,收入跟去年相比下降了不少。而且生活成本這么高,過完節想去其他省份看看。”何勇說。
持續數年的“招工難”后,沿海地區迎來了勞動力價格的普遍上漲。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浙江地區員工工資同比增長20%至30%。但是,在今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升、融資難、出口受阻的經濟大環境下,大量依靠低成本優勢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今年格外“糾結”,不漲工資招不來人,工資漲多了又可能壓縮本來就微薄的利潤。
“用工成本太高,吃不消”開始成為大部分中小企業老板的呼聲。
浙江省長城建筑有限公司嘉興金都夏宮項目負責人葉學平說:“今年和去年比工資支出上漲了20%到30%,目前工人支出大概占到工程造價的30%,比去年上漲了10%,光人工成本已經讓企業不堪重負。”
經濟專家認為,沿海地區通過大幅提高工資吸引工人的持續性將減弱。浙江省工商聯研究室主任周冠鑫說,浙江中小企業在第三季度增長頹勢已經顯現,無論生產效益、速度等各項指標都在回落。浙江大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仍處產業鏈低端,利潤空間將繼續被壓縮,這意味著工資繼續提升可能性很小。
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陳詩達說,沿海地區依靠低成本勞動力獲利的生產方式已經走到盡頭。這一方面要繼續改善民營企業生存環境,促使其進一步發揮勞動力“蓄水池”作用;另一方面則要引導企業掌握核心技術、提升產品附加值,向產業鏈高端發展,完成轉型升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