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造工廠”到“金融市場”
從*早“一美元店”賣的雨傘、襪子,到沃爾瑪的衣服、玩具,再到中高檔品牌服裝、名牌運動鞋……中國制造的商品質量越來越好,檔次越來越高。在近些年,那些“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也開始由中國制造。而這些奢侈品牌看中的無非是中國的“廉價的生產成本”。
但是,隨著中國市場上的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因附加值小和受政策推動的服裝企業開始把重心放在了自主品牌服裝的創立上,也許在未來幾年,國際奢侈品牌會越發嘗不到在“中國制造”的甜頭。
如今,包括Coach在內的眾多品牌已經在收回中國代理權的同時,制定將工廠轉移向印度、越南等更“便宜”的國家的計劃了。所以,毫不夸張地說,今天你不買中國造,再過十年你只能買越南造或者印度造了。今年七月份,越南的服裝出口上升了6.6%,達到2.67億美金。
另外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是,奢侈已經逐漸把中國定位從“制造工廠”往“金融市場”的方向轉移。
隨著中國奢侈品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香港近期成為全球奢侈品公開上市的“圣地”。繼去年5月化妝品牌L''Occitane在香港上市取得30%大漲之后,“到香港去上市”成為歐美奢侈品行業*新的時尚。6月24日,意大利時尚品牌Prada在香港掛牌上市,緊隨其后的還有美國高檔品牌Coach、英國制鞋品牌JimmyChoo,以及意大利鞋包品牌SalvatoreFerragamo。而此前他們選擇的上市地,不是紐約、就是巴黎、米蘭等。
奢侈品的陣營正在分化,*矜持的*品牌不但不愿意選擇香港,甚至壓根兒不愿意讓上市打破了自己的神秘感;而那些價位稍低,金融危機間受重創的品牌則迫不及待地沖向香港———他們認為眼下正是亞洲市場亂軍混戰的階段,消費者的觀念尚未成型,品牌形象塑造剛剛起步,這幾年誰能搶到先機,未來的優勢就將很難撼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