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鹽酸蘭地洛爾
[開發簡況] 開發公司:日本Ono(小野)制藥工業株式會社。
上市時間:2002年9月(日本)。
[藥理作用]蘭地洛爾(Landiolol)為新型的腎上腺素能β1-受體拮抗劑,在用異丙腎上腺素和電刺激交感神經使麻醉狗誘發心動過速的實驗模型中,靜脈持續輸注本品1~30μg/(kg.min),可抑制心動過速,并與劑量成正相關,停止注射后消除半衰期為11~18 min。本品對氟烷、腎上腺素或烏頭堿誘發心律失常的動物模型也顯示抗心律失常作用。另外,對豚鼠離體的心房肌和氣管平滑肌的研究顯示,本品對交感神經β1受體與β2,受體的作用濃度比是251倍。因此顯示對β1受體的選擇性強。
本品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機制主要是作用于心臟的β1受體,并抑制交感神經末梢及腎上腺髓質釋放的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所引起的心臟搏動數增加。
[體內過程]健康志愿者以40μg /(kg.min)靜脈持續輸注本品60min時,血漿濃度自注射后約 15min達到穩態濃度;60min 時血漿峰濃度為1.008 μg/ml,藥時間曲線下面積為59.34μg/(kg.min),停止注射后的血漿半衰期為3.96min,總清除率為 41.8ml/(kg.min),分布容積為242ml/kg。 另250μg/(kg.min)給健康人靜注1min 后,再以40μg/(kg.min)靜脈持續輸注60min 時,以后者速率注射2min 后達血漿度峰濃度,血漿峰濃度為 1.008μg/ml,而后逐漸下降;注射5min 后達穩態濃度。注射61min時的血漿濃度為1.237μg/ml,停止注射后的血漿半衰期為3.47min。
本品在肝臟及血漿中經水解后迅速代謝,肝代謝的清除率就是肝血流速,約占總清除率的一半。在體外血漿中,半衰期為4.1min。推斷本品在體內主要代謝酶為羧酸酯酶和擬膽堿酯酶。代謝后主要由尿液中排出。若以以40μg/(kg.min)靜滴 60min 時,健康成人在用藥24h 后自尿液排泄率約 99%,其中原型藥物占8.7%,主要代謝產物為羧酸鹽。
[適應證]用于手術時發生心動過速性心律失常 (包括心房纖顫、心房撲動、竇性心動過速)的緊急治療。 [用法用量]靜注或靜滴:以0.125mg/(kg.min) 靜脈持續輸注1min ,后以0.04mg/(kg.min)速度持續靜滴,并在輸注過程中根據心搏數、血壓和體重調節用量。若再次使用本品,必須間隔5~15min。
[不良反應] 本品所致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15.6%,嚴重不良反應為休克,即血壓過度降低,發生率約為0.02%;另主要不良反應有血壓下降,發生率10%在以上;其他不良反應有心動過緩、心電圖ST段下降、肺動脈壓上升、氣喘、低氧血癥、白細胞增多、總膽紅素上升、ALT升高、AST及LDH上升,發生率均在1%以下,若一俟發生不良反應須立即停藥,并進行適當的處理
[臨床評介]國外報道,以非麻醉時患有各種心動過速性心律失常者和手術時發生心動過速性心律失常者為研究對象,進行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對手術時發生心動過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纖顫、心房撲動、竇性心動過速)需要緊急治療的患者靜脈內以125μg/(kg.min)持續注射本品1min,再以40μg/ (kg.min)持續靜脈滴,在給藥后2~3min心搏次數明顯減少,此治療作用在注射停止后迅速消失。
[特殊提示]鑒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減退,使用本品時需注意觀察。對妊娠婦女的安全性尚未確定,故妊娠或育齡婦女宜要權衡利弊后慎用。本品對早產兒、新生兒、幼兒或兒童的安全性尚未確定,無使用經驗,請予慎用。 [禁忌證]對心源性休克、糖尿病酮癥等代謝性酸中毒、Ⅱ級以上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功能不全綜合征等心動過緩性心律失常;肺動脈高壓引起的右心動能不全;瘀血性心功能不全者禁用。此外,經治療的嗜鉻細胞瘤患者相對本品成分有過敏史者禁用。 對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者、支氣管痙攣者、未能良好控制的糖尿病者、低血壓患者、嚴重血液、肝腎功能不全者、末梢循環障礙如壞疽、雷諾綜合征、間歇性跛行等患者;出血量多或有脫水癥狀者等慎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