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民間訓練斗雞的習慣,一般臨戰前3天停止訓練、使之休息,以利迎戰。此時,斗雞的體質健壯,威武風姿大長,精力充沛。
民間習慣用的食具為瓢(葫蘆瓢),這種食具可以保護斗雞嘴殼的銳利,有利日后的戰斗。一般情況下,每月比斗1次,因此本階段的每期訓練時間應掌握在30天,其日程安排如下:斗后當天首先用溫水將其頭部和口腔內的余血洗凈,依據具體情況,適當涂以消炎藥物,防止感染或發炎。此刻需喂足量飲水。有人認為斗后雞體易產生內熱,可喂給大黃水(中藥)。此后開始喂給3天菜類為主的飼料,稱之為“三菜”;然后再喂給3天青菜并混合少量高梁稱為“三花”;此后再喂3天數量較少的高糧稱為“三斜”;再喂3天量略有所增加的主食高糧,稱為“三平”。通過上述12天的喂養,斗雞體內貯存的脂肪已基本消耗盡,在此期間每天供給足量飲水。此后增大食量,除喂給足量的糧食外,還加喂適量的動物性蛋白飼料,如斗雞蛋及肉類等,以增強體質,有利戰斗。一般體重3.5kg的斗雞每天喂3~4個斗雞蛋的蛋白即可,民間一般習慣蛋黃不喂給訓練的斗雞。動物性蛋白的飼喂,需視雞的消化情況,以及體質和精神表現,隨時增減,以保持斗雞的適宜體重,以利于臨斗前*佳體重。在此階段,即可開始訓練,清晨將斗雞放至寬敞的場地上大攆,以小棍加以驅趕,使斗雞前行速度漸漸加快,時間可逐日增加,一般每天30~40min為度,隨后將斗雞放回籠中,供足飲水;上午10點,放斗雞出籠,使其在廣闊的場地上自由活動,使精神和肌肉都輕松下來;12點喂食,飽食后入籠休息。民間喂養斗雞,每日食水分別供給,據說如此有利斗雞體質。下午3時,第2次放斗雞自由活動,此刻可進行適度驅趕,使斗雞適度前進,但不使其大跑,約2h后入籠休息。晚9點從籠內放出,在適度的燈光下飼喂,稱之為墊食,主要飼以動物性蛋白,墊食后再進行夜練,此時宜設燈光照明、并在地面墊以麻袋,以防磨傷足趾。
依據本養殖場舉辦斗雞比賽的習慣,多在農歷十月初一進行初斗,初斗的時間不宜太長,一般持續15min;初斗主要觀察參加戰斗雄雞的斗口,起腿打法和斗力,以作初步鑒定。農歷十一月初一,再行第2次試斗,這次試斗時間可稍長,一般可持續半小時。兩次試斗后,對參戰斗雞的打法、斗爭技巧及斗力的優劣,已基本掌握,即可決定取舍,此后對選留的個體,即可進行精心喂養和訓練。
斗雞的爭斗性能極強,持續時間常延續2~3h之久,但一般掌握在1h以內決定勝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