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是水產養殖的放苗高峰期,養殖戶要注意以下幾點,保證苗種下塘成活率。
一、晴天下塘。*好選擇在連續晴天的上午下塘,此時魚苗適應*快,成活率也*高。
二、壯苗下塘。下塘前,選擇體質健壯、規格整齊、流動活潑的良種魚苗下塘,方可提高成活率。
三、安全下塘。魚苗下塘前必須嚴格檢查清塘藥物是否已經徹底失效,要先試放幾十尾魚苗入塘內的網箱,觀察一晝夜,看魚苗活動,浮頭情況有無異常,如出現焦燥不安、浮頭掙扎、四處串游現象,說明清塘藥物還有殘留,應待其藥效完全消失后方可放苗。
四、“無害”下塘。由于魚苗較小,抵抗敵害生物的侵害能力較弱。魚苗下塘前,必須用密眼網對全塘拉網1~2次,將塘中的有害昆蟲、蛙卵、蝌蚪和野生雜魚等可能危害魚苗的生物清除,確保下塘魚苗的安全。
五、適時下塘。過早魚苗太弱,生命力較差,此時下塘的成活率不高。反之,過遲魚苗由于卵黃囊已被吸收完,體質變差,容易死亡。應在魚苗孵出4~5天,能自由游動、攝食食物時及時下塘,這是*佳時機。
六、開食下塘。放苗的頭天下午每萬尾魚苗投喂2只熟蛋黃,用紗布包裹,捏碎,洗成蛋黃汁喂魚。當天上午再喂一餐,蛋黃增至4個,中午即可出苗下塘。
七、同批下塘。每次下塘的魚苗,必須是同批培育的同一品種的魚苗,嚴禁將規格大小不同的、品種不同的魚苗混雜投放,否則會嚴重影響魚苗成活率。
八、調溫下塘。對從外地運來的魚苗,尤其是尼龍袋充氧運來的魚苗,由于袋中水溫與池塘水溫相關較大,可將尼龍袋先敞開袋口,把袋放入池塘,并適當放些塘水,數十分鐘后,待袋內外溫度基本一致時才能放苗入池。
傳統海水原水處理工藝:
簡單沉淀-過濾-氣浮-消毒,其中過濾采用三級砂濾;氣浮采用射流氣浮工藝,主要目的是除去海水中氨氮和蛋白質,對海水中重金屬沒有處理效果,該工藝也只有少量苗場使用;消毒主要采用氯制劑、碘制劑等化學消毒方式,有一定藥物殘留,對幼苗影響大。
AFF-引氣氣浮- MBFB-紫外消毒養殖育苗原水解毒工藝:
AFF-引氣氣浮-MBFB-ACFF-紫外消毒工藝,其中AFF直接濾除原水中直徑大于5μm懸浮物;氣浮采用引氣氣浮工藝,通過添加重金屬捕捉劑,除去海水中重金屬; PACBFB-MBR和ACFF都是環境激素處理技術,能有效除去水體中難降解小分子有毒有機化合物;
消毒主要采用紫外消毒或光催化消毒工藝,消毒效率高,無藥物殘留。
淡水原水處理工藝和海水大同小異,只是沒有氣浮工段,其重金屬除去手段主要是在AFF過濾時,加入重金屬捕捉劑,同時也作為生物絮凝劑,將水體中分子量大于10000D的有機物絮凝,便于AFF濾除。
濤鑫環境科技公司立足西雅圖公司研究成果,由佘年博士發起,生物化學專家K.B.chipasa博士和水產專家E.hontoria博士加盟,集中了生物化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等多學科、多專業的精英組成的研發團隊,主要研發城市地表水生態管理系統、水產養殖復合酶系統,無機膜分離系統及膜生物反應器研究等,已取得美國專利3項,2004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年度發明獎,在河道湖泊治理、工業化海水及淡水循環水養殖、水產育苗等多領域取得豐碩的成果。
聯系人:任先生
手 機:137102936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