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禾科(Poaceae)黑麥草屬(Lolium)植物,約10種,高約0.3∼1公尺(1∼3呎),葉堅韌、深綠色。小穗長在「之」字形花軸上。多年生黑麥草(L. perenne)和意大利黑麥草(L. multiflorum)萌芽早,為牧場和草地所收草籽中的重要成分。黑麥草為禾本科黑麥草屬,在春、秋季生長繁茂,草質柔嫩多汁,適口性好,是牛、羊、兔、豬、雞、鵝、魚的好飼料。供草期為10月至次年5月。
植物學名
LoliumperenneL.
【英文名稱】
Perennial Ryegrass
植物特性
多年生黑麥草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高溫,不耐嚴寒。遇35℃以上的高溫生長受阻,甚至枯死,遇-15℃以下低溫越冬不穩,或不能越冬。要求夏季涼爽、冬無嚴寒。在年降水量500~1500毫米的地方都可種植,最宜900~1000毫米的降水條件。其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0~25℃,在10℃時亦能較好生長。性喜肥,適宜在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粘土上種植,亦可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長,適宜的ph值為6~7。但不宜在沙土或濕地上種植。多年生黑麥草是短壽上繁牧草,一般可利用3~4年,但條件適宜時,也可多年不衰。生長發育迅速,生育期100~110天,全年生長天數250天左右。再生性好,分蘗力強,據測定分蘗平均44個,是同條件的無芒雀麥,彎穗鵝冠草的5倍。耐刈割,一年可割草2~3次。刈割后的再生枝條超過刈割前的分蘗總數。
飼用價值及利用技術
多年生黑麥草質優良,葉量豐富,莖葉柔嫩,適口性好,是馬、牛、羊、兔草食家畜的優質牧草;也是養魚的好飼料。產量高,一般每畝產鮮草3000~5000千克。在天水種植,春播當年就可畝產鮮草1500千克。可青飼、青貯或調制干草,也適于放牧利用。與白三葉、紅三葉、百脈根等混播,能建成高產優質的刈牧兼用草地。營養價值高,開花前刈制干草,每100千克含可消化蛋白質4.9千克。多年生黑麥草是一草多用的優良牧草。由于其根系發達,生長迅速,耕地種植可增加種植地的土壤有機質,改善種植地土壤的物理結構;坡地種植,可護坡固土,防止土壤侵蝕,減少水土流失。
多年生黑麥草為冷季型草種,生長迅速成坪速度快,常作為庭院和風景區綠化的先鋒草種,也可以在狗牙根等暖季型草坪上,常作為補播材料,從而使草坪冬季保持綠色
栽培技術
(一)整地與施肥多年生黑麥草種子小,幼苗纖細,頂土力弱,種植地要深翻松耙,粉碎土塊,整平地面,蓄水保墑,使土壤上虛下實,為種子出苗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結合翻耕,視土壤肥力情況施足底肥。一般每畝施有機肥料1000~1500千克,或復合化肥25~30千克。(二)種子與播種種子田播種國家規定標準Ⅰ級種子,收草田播種國家規定標準Ⅰ~Ⅲ級種子均可。無論是自產或是購入的種子都需在播前檢測品質,確定級別,算出實際播種量。春、夏、秋季均可播種,可根據當地具體條件來確定,一般收種可在秋季播種,便于翌年收種后翻種其它作物。種子田用單播,收草可單播,可混播。條播行距,種子田宜寬35~40厘米,收草田宜窄20~30厘米。播撒時落粒要均勻。覆土要深淺一致,以免影響出苗。收種畝播0.75~1.0千克,收草畝播1.0~1.25千克。與白三葉,紅三葉,百脈根混播時,其混播比例視草地利用目的而異,放牧為主的草地多年生黑麥草占50~60%。割草為主的草地多年生黑麥草占60~70%為宜。播種深度2~3厘米。(三)田間管理播種后出苗前遇雨,土壤表層形成板結層,要注意及時破除板結層,以利出苗,保全苗。幼苗期要及時除草,并注意防治蟲害。由于根系發達,分蘗多,再生快,每次刈割后要及時追施氮肥,每畝5~10千克。若為酸性土壤,可增施磷肥每畝10~15千克。(四)收獲利用收草宜在抽穗至乳熟期進行;放牧宜在株高15~20厘米時進行。無論是放牧或割草,留茬高度不得低于7厘米,過高形成牧草浪費,過低影響牧草再生長。當混播草地出現多年生黑麥草生長過快,抑制豆科牧草生長時,可通過刈割或放牧加以抑制,以保護豆科牧草的正常生長。由于多年生黑麥草抽穗不整齊,種子成熟先后不一致,加以自行脫粒性高,應在全田70%的種穗變黃白時及時收割,運曬,脫粒,收藏。為延長草地的利用年限,在管理上要特別重視適時適量灌水施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