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選油常識是什么?
答:1、API是美國石油學會的簡稱。
A、該學會將車用機油按品質等級分為:汽油機油 SD、SE、SF、SG、SH、SJ、SL;柴油機油:CC、CD、CE、CF、CF—4、CG—4、CH—4。字母排列越向后,質量等級 越高,表示機油的抵抗磨損、控制排放、延長發動機壽命、節約燃油等方面表現越好,即對發動機的保護更佳。SL級是當今世界上汽油機油的*高等級,SG級以下在發達國家已淘汰,GL—3級已淘汰。
B、該學會將車輛齒輪油按品質等級分類:GL—3、GL—4、GL—4。
2、SAE是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的簡稱。
A、 該學會將車用機油按粘度等級分為:0W、5W、10W、15W、20W、30、40、50。
B、該學會將車用齒輪油按粘度等級分為:75W、80W、85W、90、140。
發動機油分為單級和多級粘度機油:
1、單級粘度機油如:30、40、50。單級粘度機油的粘度范圍較小,多用于環境溫度高于0℃的發動機。
2、多能粘度機油如:5W/30、10W/30、15W/40、20W/50(W:WINTER,表示冬天)。有“W”的發動機油,適用于冬天的低溫氣候使用,“W”前面的數字越小,表示能使用的環境溫度越低,低溫的流動性越好,對發動機低溫啟動時的磨損保護越好。
4、什么是發動機的克星?
答:1、磨損:潤滑油質量不良可造成嚴重磨損,供油系統故障(如油道堵塞、油泵損壞等),也會造成嚴重磨損。磨損的結果會使設備失效而維修。
2、腐蝕:劣質潤滑油自身具有腐蝕性。正常潤滑油使用時間過長也會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發動機,所以換油期必須在酸性物質產生之前進行。
3、沉積物:質量較差的潤滑油功能較差,極易留下油泥、積炭、漆膜等沉積物。油泥過多會使發動機散熱性變差,氣門導管磨損、油道堵塞、漆膜會使發動機溫度升高,積炭過多會使活塞卡死造成拉缸,活塞頂部積炭會使活塞過熱而發生爆燃等現象。
5、內燃機油應具有的性能是什么?
答:1、合適的粘度及良好的粘度性能。由于內燃機的轉速高、載荷大,要保證運動部件的良好潤滑,必須有合適的粘度。粘度太低則無法形成連續的油膜,造成大的摩擦和磨損;粘度太大造成較大的阻力,散熱慢,低溫啟動差,影響內燃機的效率。潤滑油在發動機中溫差很大的不同部件表面工作,在氣缸活塞部分為150—250℃,曲軸箱80—100℃,軸承在100℃以上。同時它又要在一年四季溫差很大的環境下工作。因而要求內燃機油隨溫度變化而粘度變化盡量小,就是粘溫性能要好。一般要求粘度指數在90以上。適用于四季通用的多級油,其粘度指數在130以上。
2、良好的高溫性能。這是內燃機油區別其他工業潤滑油的*大特點之一,內燃機油工作過程中,經常處于80—100℃的溫度下,還要不斷流到100—200℃的缸套表面及150—250℃的活塞環區,還要竄到2000℃的燃燒室中,在這些溫度下潤滑油產生如下變化:
A、燃燒:竄到燃燒室中的油燃燒后生成灰和炭
B、氧化:潤滑油為碳氫化合物,在高溫下與空氣及N02、NO和S02等產生氧化反應,
生成醇、醛、酮、酸等及不溶于油的含氧化合物。
C、分解:高溫下長鏈的烴類分解成小分子烴化物及氣體。
D、縮合:烴的氧化物在金屬催化及適當的溫度下能縮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如漆膜、膠質及瀝青質等。
以上的變化使潤滑油衰敗,降解變質,失去潤滑性能,生成的腐蝕性有機及無機酸性化合物,腐蝕了金屬,加劇了磨損。
3、好的潤滑性能,在內燃機中的潤滑油工作條件較惡劣,其機械載荷及熱載荷高,又伴隨各種有害介質及油的降解,各種磨損機理全都有發生的可能。
內燃機中主要運動部件有:氣缸和活塞、主軸承和連桿軸承、凸輪與挺桿及其隨動件等,它們因摩擦而損失的能量比例分別為75%、18%、3%其它4%。
活塞與氣缸的工作條件很惡劣,在其高溫表面下,機油粘度變小,不易形成油膜,同時其往返運動的機械載荷不均勻,在爆發沖程時其承壓面側應力很大,再加上它的供油依靠飛濺,可靠性不好,易產生拉缸、燒瓦等。
軸承的潤滑靠油膜作用保證。由于往復運動載荷不均衡,油膜在很簿時受到巨大的載荷,有時瞬時應力達200Kpa以上,也易磨損甚至燒死。
凸輪挺桿及其隨動件也是易于發生潤滑故障的運動件之一。其供油可靠性差,瞬時沖擊負荷大,易產生擦傷、剝落等潤滑問題。
4、抗氧性好:如上述,潤滑性在高溫、有害氣體及金屬催化下易于氧化,生成腐蝕性的酸性化合物及縮合物,腐蝕金屬,使油的粘度大大升高,甚至成為半流體,造成供油不足而產生故障。因此要有好的抗氧化性能,保證潤滑,延長換油期。
5、抗泡性好:油在使用中經受劇烈攪動,使空氣進到油中形成泡沫,影響了供油系統及油泵的正常工作,造成缺油故障,因而油要有好的消泡性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