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雨石家紡 限塑“通”還是“堵”?
“大禹治水”的典故國人耳熟能詳,禹作為中國*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以九年時間開渠引水,完成了其父親鯀一生都未能實現的事業,成功治理了黃河流域的洪水問題。而禹之所以能實現治水,關鍵就在于方法的改變——變過去的“堵”為通,挖通九條河,將洪水引向了大海。
就筆者看來,剛滿3周的“限塑令”也同樣存在“通”還是“堵”的問題。“大禹治水”的故事雖然久遠,但“堵不如通”的道理放到當前環境下,依然適用。
200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通知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簡稱超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要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至此,席卷全國的轟轟烈烈的“限塑”拉開了序幕。
剛剛過去的6月1日,“限塑令”走到了三周年。“超市、商場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比限塑以前減少2/3以上,全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年使用量減少240億個以上,累計減少塑料消耗60萬噸。該負責人表示,這個減塑成效相當于節約石油360萬噸,折合標準煤510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000萬噸。”從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相關負責人列舉的這些數據看來,限塑三年,成績斐然。
于是,近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在“限塑令出臺3周年”主題研討會上透露,今后,餐館、醫院等場所也將納入到“限塑”領域。
塑料袋帶來的各種問題,大家都知之甚深,筆者在此不復贅言。但“限塑令”是否真的能一“堵”永逸,只怕還需慎思。筆者觀點認為,“限塑”堵不如通!
塑料替代品才是關鍵
“我也知道塑料袋很難分解,不利于環境保護,但我們賣的東西不用塑料袋,買的人拿什么裝回去啊?”在菜場擺著魚攤的王小姐很無奈的說到。從她直白的話語中,我們卻能看到限塑的*大問題,即,目前的市場上,還沒有一種合適的產品能完全代替塑料袋。
目前普遍的說法是,用紙袋、菜籃、環保袋等產品替代塑料袋,近些年,這些替代性的產品也確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仔細思考卻會發現,問題依然多多。
且不談這些替代品的價格是否低廉,每一款產品的背后都存在極大的缺陷:紙袋雖然可降解,但紙袋生產需要消耗大量木材,而近年來只漲不跌的木漿、紙漿價格,都在佐證著,紙袋原材料的極大限制性;菜籃雖然在一些老年人中有部分使用人群,但顯然不符合當前年輕人的生活,而且相比較輕薄便利的塑料袋,不便攜帶就是菜籃普及的一大瓶頸;而大家推崇最多的“環保袋”,經國家專業機構指出,無紡布袋同樣也屬于塑料只怕,在生產過程中也依然會造成水資源的污染問題。
于是,生活中我們看到,在“限塑”后的超市、商場,塑料袋依然隨處可見,只是從原先的無償變成了“購買”。為了減少不必要的花費,實行“購買”的塑料袋使用量確實有所下降,但要想達到絕跡,還依然遙遠。
限塑是以堵治“塑”,但要根治“塑毒”,如何更好的開發合適市場
福州雨石家紡(無紡布袋)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環保型企業,我們主要致力于開發更多新穎時尚的環保袋,還特別為客戶量身訂做各式各樣的無紡布手提袋、購物袋、廣告袋、服飾袋、禮品袋、化妝品、手提袋等系列產品。為塑造客戶的企業形象提供了直觀、良性的宣傳服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