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可自行制造500萬噸/年以上煉油成套設備、800萬噸/年常減壓蒸餾裝置、200萬噸/年以上重油催化裂化裝置、150萬噸/年加氫裂化裝置、200萬噸/年渣油加氫脫硫裝置、100萬噸/年延遲焦化裝置等。一些制造難度大的設備,如加氫裂化和加氫精制裝置用的加氫反應器、高壓換熱器、高壓空冷器;加氫和重整裝置用的離心式循環氫壓縮機、50噸及80噸活塞力的往復式新氫壓縮機;催化裂化和延遲焦化裝置用的主風機、富氧壓縮機、高效旋風分離器、外取熱器、煙機以及重要的流程泵等都能自主制造。
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各供熱企業應根據需要及時構筑各具特色的技術創新體系,有條件的大型供熱企業可以組建區域性的供熱技術開發中心,緊密結合集中供熱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點,及時跟蹤國內外供熱行業新技術、新成果,開展技術引進和技術攻關。加強產、學、研合作,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技術、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吸引優秀科技開發人員到供熱企業工作。 增加技術開發投入,企業每年應拿出營業額的5%以上用于科研開發的經費。 推動熱力設計、科研機構體制改革。將現有的熱力設計院改制成科技型企業,對其它的技術開發機構也要采取多種形式改制或轉為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組建城市供熱技術產業發展基金,對國家重大供熱技術項目給予重點扶持,鼓勵各供熱企業成立供熱技術開發中心,促進供熱技術的開發和技術成果轉化。對國內現有的熱力設計院進行重組,形成兩到三家具有雄厚研發能力的供熱規劃、設計、研究機構,推動城市供熱的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 |
|